林黛玉情感不丰富,也不懂得爱情。
(2010-05-19 11:47:51)
标签:
教育情商生态环境林黛玉大观园杂谈 |
分类: 边走边想 |
浅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生态环境”。
人是自然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的生活是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的。而少年儿童相比较成年人来说,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天随便谈谈这个话题。
何谓儿童的生态环境。
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人的健康生活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对儿童来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环境就是这样的生态环境。
儿童更需要生态环境。
儿童比成年人更接近于人性,儿童身上最能体现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这两种极端的人性。一些小孩心狠手辣,动辄践踏攀折花草、撕扯昆虫肢体,这体现了人性本恶。但是儿童同时会体现一些人性本善的萌芽,相比较儿童赤裸裸的本恶来说,这种本善仅仅是萌芽。所以,儿童的人性本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发掘。假如一个儿童小时候受到的是恶的教育、不良的教育,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表现更为人性本恶,比如杀人狂马加爵、种族灭绝主义者希特勒等。人是猿猴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儿童将这种漫长的进化过程浓缩到短短的大约18年。人类坯胎在母亲子宫内着床发育,从胚胎发育成形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浓缩进化过程的第一步;然后从出生后,经过后天培养教育,一般到18岁以后,人的心智和生殖系统发育基本健全,这是这种浓缩进化的第二步,这时候人才真正的表现为一个合格的心智和体格健全的正常成年人。
假如,这种发育过程发生偏差。子宫内发育过程有了偏差会导致婴儿畸形或坯胎流产,甚至还有返祖现象【如著名的毛孩】;后天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偏差,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发生心理变态、性变态、或一些其他不良人格。
因此,少年儿童相比较未成年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良好的有利成长的生态环境。猿猴是山林动物,人是猿猴进化来的,所以少年儿童更具备猿猴的一些特性,活泼、好动,很多儿童患多动症,有相当于一部分成年后不治而愈,就是这种原因。所以,少年儿童更需要一种自然的、绿色的、环保的、宽松的生态环境。
乡村环境更适合少年儿童生长。
有一个著名香港女明星,婚后一直没有要孩子。记者问她为何不要孩子,她回答说,觉得小孩子天生就应该生活在乡村,等到有一天不再努力工作了,便到乡下生活养育孩子。这话虽然偏激,但有一定道理。城市太狭小喧闹、空间压抑、空气污染、人际关系紧张、邻里缺乏交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生长。央视广告词--天有多大、心有多大,俗语--站得高看得远,人的成长和环境有关,大西北人视野放大,所以大西北出厚重思想的文学家,如贾平凹、陈忠实等。少年儿童如果在狭小闭塞拥挤的城市生活,长大后容易心理焦虑压抑。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就是猴子进化而来的,猴子适合生存在乡野山林,而不是水泥森林。
但是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是城市化时代,重回纯朴的田园生活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种尽量接近于乡村田园的环境来适合孩子生长。比如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等,让孩子们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尽量得到一些快活和自由。
三代同堂的家庭人际环境更适合孩子生长。
当今因为计划生育的关系,大多数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姨娘姑姑、堂兄表兄等等。那么,这就带来了情商发育的缺憾。《红楼梦》里面的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等兄弟姐妹很热闹是吧!但是,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根本无法领略这种人间亲情的美好,也没有姑姑、姨娘、舅舅、姑父、叔叔等等,无法感受被这些长辈宠爱的滋味。这就造成一种情感发育的缺憾。现在的孩子应试教育学业负担重,市场经济的时代,邻里之间来往减少,这些都不利于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培养,孩子们成为孤独的一代,长大后便容易具备一些忧郁、压抑、苦闷的有害人格。
当今家庭关系大多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格局,这种简单的家庭格局不利于孩子情商发育。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环境应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人有动物,有花有草,有山有水,这样成长环境最有利孩子成长。单亲家庭不利于儿童成长;有爷爷奶奶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老年长辈的慈祥;只有爷爷奶奶缺少父爱母爱的家庭也不利孩子成长,溺爱有余、严肃不足。一个孩子应该既能受到父亲的理性管束,又能受到母亲的感性溺爱,还能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外公的慈祥关怀,这样的三代同堂的家庭环境更为完整丰富,家庭矛盾更有缓冲缓和的余地。假如家庭关系单一,那么,独生子女无同龄的兄弟姐妹可以亲近沟通,父母有了矛盾除了家庭冷战却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的缓和,这样的家庭关系显得冷漠、僵硬,缺乏一种丰富多彩柔和的健康氛围。
养宠物和花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句话形象的刻画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田园风光。对于一户庄户人家来说,房屋前后必须要有树、有小河,家里有鸡鸭猫狗猪牛羊,这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庄户人家。在传统的乡村,一户人家就是一个最自然完美的小生态环境。
河水、树木花草产生大量的阴离子,它们也是绿色环保的自然美景,这有利人的身心健康。
人是自然生物链的一条,人的社会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的人际关系,还有一类关系被大多人忽略了,这就是人和植物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植物也是有情感的,当你呵护你心爱的花草时,它以绿油油的靓丽和花团锦簇的绽放来对你表达一份谢意,这难道不是一种情感的丰厚回赠吗!当你照顾呵护你心爱的猫狗宠物时,它们对你热情的摇头摆尾、喵喵叫唤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最纯真的情感交流吗!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竞争激烈,孩子们学业负担沉重,这时候当家庭中有花草猫狗时,这样的家庭环境更为和谐,家庭情感更为丰富,能大大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有成语叫移情别恋,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移情”,也就是说,人要学会排解压力,从恶劣的情绪中及时的转移注意力,达到“移情”——移除恶劣情绪的目的。花草小动物就是这样的比较好的移情途径。
一个情商健全的人更能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应对激烈的社会生存竞争。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情商不健全是人生的大敌。如林黛玉这种属于敏感多疑、爱情至上,不能算情商健全,她压抑忧郁的性格恰恰是情商发育严重不健全的体现。林黛玉的情感并不丰富,她也不懂得爱情,她认识的男人只有贾宝玉等极少数大观园内的几个,她整天看到的就是大观园的围墙。假如林黛玉能够走出大观园,一定能看到外面大千世界的更多比贾宝玉还有魅力的男子,那么林黛玉或许就不会因爱情而死了。所以,林黛玉的情感发育是不健全的,这种不健全恰恰来自于她成长过程中情感发育的缺失,小时候失去母爱,长大了整天关在大观园里,缺乏丰富多彩的情感环境。
从运动来说,如果您不喜爱篮球、足球都可以,但是应该起码喜爱一项运动;从饮食来说,有饮食偏好可以,但是如果只喜欢吃少少几种,那么就是有害健康的偏食;从动物来说,一个人最起码有一种喜爱的动物,如果什么动物都不喜欢,那么这也是一种情感缺失。
一些情商缺乏的人常常表现为一个生活比较无趣的人。他们不喜欢说笑话,也讨厌被人开玩笑;他们不喜欢大多数动物,怕脏、怕细菌传染;生活中也常常没有任何特别的嗜好,吃喝玩乐这些不良嗜好不沾边,琴棋书画、养花弄草、摄影旅游这些嗜好也没有。这些人的生活往往缺乏情趣乐趣,是儿时家庭环境的情感教育缺乏所致,有些是父母过于严厉,有些是父母感情失和,或者是儿时家庭过于艰难,总之因为小时候过于冷漠的生活环境导致了后天的情趣缺乏,情商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迷信的俗语叫“压子”,意思是一些不孕不育的已婚妇女如果收养一个小孩后,那么会更容易怀孕生育。这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我却惊人的发现我周围有好几类印证了“压子”确有一定效果。我认识几个多年没有怀孕的已婚女性,在收养一个孩子后,不久她们居然顺利怀孕生子了。这是为何呢?我个人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这些不孕女性因为体内女性激素分泌缺乏,或者内分泌紊乱失调,这些可能有发育不正常的因素,也可能和长期心理压力过高有关。收养了孩子后,养育婴儿的过程中,婴儿直接激发了她们体内的母性本能,刺激了她们女性激素的分泌,天伦之乐使得她们缓解了压力,内分泌紊乱得到矫正,最终得以顺利怀孕。
而宠物也有类似的功效,尽管小猫小狗可以有导致女性不育的弓形虫病,但是经过适当的预防是可以避免这个弊端的。小动物也如婴儿一般,能触发一个女性的母性和一个男人的父性本能,将他们人性中最伟大、最温柔、最慈爱、最有责任的一面激发出来。可爱的小猫、小狗、小鸟等等不正相似那些纯真无忌的儿童吗!
因此,花草宠物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发育。更为关键的是,现代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等玩伴,小动物有儿童的顽皮活泼特点,这弥补了这种情感缺失;另外,养育花草宠物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孩子们在呵护花草、养育动物时,能体味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难;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又能触发孩子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母性父性,有助于培养他们慈悲、温柔感性和责任感。既是劳动锻炼,也是情感培育,更是责任义务的耳熏目染。
总之,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就是符合自然绿色环保的和谐的生态环境,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吃好、学习成绩好。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育,良好的家庭情感环境必然孕育他们长大成人后健全的情商、健全的人格。
下篇再谈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