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掉进水里记住“三要诀”,汽车掉水里逃生亲身示范了一次?

(2012-04-21 19:59:50)
标签:

汽车

汽车掉进水里逃生记住“三要诀”

http://www.aqsc.cn 2011-04-27 09:47:13 新华网
http://img.aqsc.cn/templates/101804/images/top-08.gif

    新华社杭州4月26日电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因地理环境不熟悉等原因,导致车辆冲入河(湖)中的交通事故并不罕见。当车沉入水底,车上人员如何自救?为此,浙江省秀洲消防大队具有14年驾龄、无数次救援经历的老士官吴晓飞,结合自身经历做了提醒。

    吴晓飞说,首先保持冷静是关键。当车掉入河里,水不会很快的流入车内,车里的空气足够有2、3分钟的时间活动,这时冷静是关键,怎么运用好着2、3分钟,关系到驾驶员的生死存亡,应该果断的放弃踩油门、把控方向盘等无谓的行为,要记住你的汽车不是水路两栖,到了水里他只是个空壳,必须马上寻找坚硬的工具,为逃生寻找突破口。

    其次,不要试图敲碎前挡风玻璃。不管什么样的汽车,一般而言,前挡风玻璃较后挡风玻璃,边窗玻璃要牢固的多,在汽车设计时,前挡风玻璃就有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猛烈撞击,而导致玻璃大面积脱落伤害驾驶员和乘客的功能,所以在短时间内敲碎前挡风玻璃,又要有足够的大小使人穿洞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选择相对容易碎的边窗玻璃来敲碎。

    第三,要在边窗玻璃的下端猛击下去。如果有坚硬物就用坚硬物,如果没有就用手的肘部,在边窗玻璃的下端猛击下去。选择下端是因为,边窗玻璃下端被击碎,这个玻璃就会往下掉,不需要多次敲打,为逃生节省力气,当有逃生出口是,就赶紧从洞口游出。

第一步:看水深

水深在半个车轮以下时:用低挡高转速低速通过。

涉水深度超过保险杠:行车时应多警惕,要保持低速、大油门,手动挡车切忌换挡。

涉水深度超过机舱盖,建议不要再行驶,立即熄火,下车将车推至路侧。

第二步:涉水

1.留意前车行车线路

水深在半个车轮以下时,一定要等待有车过去后。注意其行车路线,没有问题后再按其所通过的路线通过。

2.切不可争先恐后

多车涉水时,绝不可同时下水,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后面的车才可下水,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导致进退两难。

3.用低挡高转速低速通过

遇到路面积水较多,切忌快速行驶。而应切到低挡慢慢通过。

4.发生熄火怎么办

出现熄火现象时,切勿启动发动机。正确做法是,先拆检空气格,没有水后才起动,一旦发现空气格已经湿了,立刻打电话给4S店和保险公司作处理。

5.保险公司的“涉水险”

提醒大家,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在车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中规定:“保险车辆在淹及排气管的水中启动或被水淹及后因过失操作不当致使发动机损坏而造成的损失免责。” 如果在水里把车弄坏了,保险公司是可以赔偿的(前提是有涉水险,有的保险公司无此项内容),正常的被水淹,一般会造成车内装饰浸水、电线短路、排气管、进气管和发动机泡水生锈等损失,保险公司大都会负责赔偿。但2次启动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理赔。

第三步:涉水过后

1.连续踩刹车踏板

过完水后一定要连续踩刹车踏板。为了是使得刹车片和刹车盘上的水分快速蒸发,从而保持良好的刹车制动力。

2.检查变速箱

涉水后还要去4S店检查变速箱是否进水。

3.清洗底盘

掉入深水如何自救?

1.行车时无论何时都必须系好安全带,无论前排后排座位都应如此。

2.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落水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解开安全带。

3.不要尝试推开车门,静静等待车子进水。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惊慌,你要做的就是稳定情绪,继续等待。

4.如果车门中控落锁,把中控拔起。

5.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你的头部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由于车内外水压接近,这个时候的车门应该很好打开。

6.游出水面。

7.有的汽车还配有专门用来打碎玻璃的碎玻璃器,落水以后可以用来打碎玻璃,这样就不用等车内慢慢进水了,这也是一种自救方法。

8.如果有条件,可找一个大塑料袋套在头上,脖子箍紧,塑料袋内的空气可以够你上浮的氧气。

惊闻有C5车友开车落水,万幸人员没事。

如果是我们自己开车落水(河塘湖...)如何正确自救呢?

【日常生存手册】车掉水里如何自救

1.    重中之重是要冷静

2.    车子刚入水的时候,车门外水的阻力不大,要第一时间尝试能否打开车门,可以打开的话就立马开门出逃,因为车子在两分钟之内即可完全沉没,所以动作要快。

3.    如果车门外水压过大 暂时打不开时 可以先打开车灯(可以让别人更方便找到你)然后 找锐利的物品砸碎车窗

锐利的物品可以是高跟鞋、 车座椅上的头枕(有金属插棒)、 金属皮带(把皮带扣固定在鞋底,然后踹车窗)等等

4.    砸车窗时对玻璃的角落处使力可能会更容易些

5.    最好不要尝试破坏前挡玻璃,一般前挡都是最牢固的玻璃

6.    砸车窗时会有碎玻璃,加上水流的冲击非常危险,所以要注意头部的保护

7.    玻璃破碎时会有大量的水涌入,所以砸玻璃前要确保安全带已经系好,不然冲击水流会让你翻滚起来就像滚筒洗衣机一样

8.    当水大量涌入之后,驾驶舱内外水压差不多平衡了,此时车门应该可以打开,优先打开车门逃生

9.    车门还是不能打开的话,只有从车窗逃生,但要注意车门上残留的玻璃依然很锋利!

 

10.   最好不要把车开水里

最重要一定要看,关系到生命!!!!!!

刚才我对于汽车掉进水里能不能逃生亲身示范了一次?

  看了新拨报让我感慨万分,久久沉浸在痛苦的边缘无法自拔!于是我开着我的迷彩小吉普花了重金请了吊车和青蛙队员开往测试地点没有拉手刹给它缓缓的滑到水里,车掉进水里了,因为发动机很重,所以在下沉时是车头朝下,车尾朝上。很快,水从车的各个缝隙钻了上来,到脚面了,到腰部了,到眼部了,好,现在必须要逃生了,于是我拼命的推车门,使出全身的力量,结果车门却稳丝不动,用尽了各种办法,耗尽了全身的力气,车门还是打不开,很快,水漫过了头顶!当然,就在我准备挂的时候,一个氧气嘴递了过来,这是测试,当然不能把我给挂了。接过氧气嘴,我静静地坐在车里,过了一会,车厢里灌满了水,一推车门----开了,车门竟然很轻松地就打开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在水没有灌满车厢里,车门会打不开------这是因为车厢里有空气,内外的压力差导致水施加在车门的力量达到150公斤,你当然打不开了。等水灌满车厢时,内外压力差平衡了,这时我们就像在空气中一样,可以很轻松地把门打开。

那人嫩子挨淹死的呢,等到最后灌满水时不就行了?说的简单,这是因为在水灌满车厢前,你拼命地想打开车门,结果耗尽了自己的体力和氧气,等水一漫过你的头顶,你根本支撑不了几秒钟,所以你很快就挂了,而等水灌满车厢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好了,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让我们再来一次试验:
一部汽车,上两个人,然后开进了水里。按照事先的部署,驾驶员什么动作都不要做,保存体力和深呼吸,静静地等待水灌满车厢,一秒,两秒,水很快就漫了上来。1分37秒后,水灌满了车厢,车体由头下脚上归于平衡了,这时,驾驶员一推车门---门开了,于是,驾驶员很轻松地浮出了水面。

这是正确的逃生之道,不要在车门上的压力消失之前去浪费自己的体力和氧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知道水有多深,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更不知道自己会保持的那么冷静,所以这并不是万全之策。

好了,那我们有其他方法吗?
有,那就是在当水漫过车门前,把门打开,虽然这时有压力,但压力并没有达到最大,如果你的力量够大。

当然这有一个临界点,那就是当水漫过车门的一半时是你倒数第二次的机会,否则以你的力量是没法在水“漫过车门后灌满车厢前”再次打开车门的,当然,你要能坚持到水灌满车厢并且保存好体力和氧气才会有最后一次机会的。看来,机会永远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啊。

嗯,这个办法还没是很保险,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还有一个------把车窗摇下,从车窗里逃出去。
好,那就让我们试验这个说法,车又被开进去了,真倒霉,又被下来了。很快,水灌满了车厢,这时,无论我们是手摇的还是电动的,车窗都稳丝不动,同样的道理,压在车窗的压力也是150公斤,你还是打不开。不过这个试验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动设备在水下时并没有马上失灵,你还可以用。如果我们掉到了一个不是很深的水里,在水漫过车门前,我们还可以试下把玻璃摇下来。

看来,上面这个办法也不行,怎么办,死路一条吗?
不是,有人说,我们找东西把车窗打破,水会很快的灌满车厢,我们就可以从车窗里钻出去或打开车门出去了。

好,让我们再试验一次。


车,噢,我倒霉的车啊,又被开了进去,很快,车厢里灌满了水,驾驶员拿起当时能用的东西,一串钥匙,这时你能在车里找到的东西,他朝着玻璃打去,玻璃没有任何反应----不行。于是,他换了种方式,用自己的鞋跟朝玻璃蹬去,玻璃还是没有反应,完了。

这时,旁边的人拿出一个小尖头锤子,我们在大巴车上经常见到那一种,朝着玻璃一敲----玻璃应声而碎,水很快涌了进来,十秒钟后,车厢里灌满了水,车门打开了。

噢,万岁,这才是真正可行的保命之法,在你的储物箱里放一把小尖头锤子,紧急关头,它才是你的救命恩人。

来,让我们有车一族都买把小尖头锤子放到储物箱里吧,因为那时只有它才能救得了你或你家人或你朋友的生命!

上天永远都是最青睐有准备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