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一中七十周年简史
(2019-06-25 09:09:45)
标签:
高立文化 |
普定一中七十周年简史
(1938年—2008年)
概
光阴易逝,松柏长青;嫡台坡畔,人杰地灵。2008年,普定一中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七十年励志奋进,七十载风雨兼程。自1938年伍效高先生倡导投资兴建该校以来,秉承“抗战建国、育才致用”的办学宗旨,“普定县私立建国初级中学”在黔中大地降生了,并于1940年11月21日获教育部批准立案。1942年增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44年4月26日,经教育部下文批准,改校名为“普定县私立建国中学”。1949年11月22日,普定解放。1951年3月建国中学由政府接办,裁撤高中合并到安顺一中,遂改名为“省立普定初级中学”。不久,为满足学生就地升学,政府拨款增建教学楼与维修食堂,恢复高中,我校又更名为“普定中学”。1959年因成立县二中、乃更名为“普定县第一中学”。1961年7月裁撤普定二中合并到一中,我校又恢复原名“普定中学”。迨至1978年,普定教育发展,恢复二中,我校再更名为“普定县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
普定一中位于普定县城东面的嫡台坡畔,东华山侧,在学样校即可俯瞰全城,可谓高瞻远瞩。校园环境幽雅,古木参差,四季花香,鸟唱蝉鸣,亭台楼阁掩映于竹木花草间,伴着室内传出的琅琅书声,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式学校。
普定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首任校长丁达三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才智卓异,管理有方,开建国中学之优良校风和学风。后继任之严曙明、祝天锡、陈开疆、李世绳皆德才兼备,成绩斐然。学校极慎教师人选,作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加之待遇优厚,全国众多大学名校精英汇聚于此。该校成为当时贵州颇具影响力的几所中学之一。在1942年全省会考评比中,成绩仅次于花溪清华中学获全省第二名。省内外众多学子纷纷慕名而来。从1938年至1950年十三年中建国中学初中办至十二期,高中办至九期,校友遍布全国,知名人士不胜枚举。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和质量都上了新的台阶。学校先后获得“贵州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国家教育考试定点考点”、“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等称号。
在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承接伍效高先生倡导的“四自一一”,普定一中逐步形成了“勤奋求是、文明活泼”的校风,“钻研踏实、教学相长”的学风、“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风。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学校占地面积7337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2个,理化实验楼1栋,标准教室36个,标准学生食堂1个。开通了因特网和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普定一中网站。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57人,其中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45人。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384人。特别是在2008年高考中,我校一本上线22人,二本上线134人,合计156人,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七十周年校庆送上了一份重要的贺礼。
值此七十周年校庆,恰逢百年奥运盛典,肩负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重任,为缅怀过去、激励未来,特将建校以来的学校概况,分章节缕陈于后,冀望历届校友侧目母校之发展,群策群力,继往开来,共铸母校明日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