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国胜
曲国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79
  • 关注人气:3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情.传承.风俗的兴衰

(2009-09-13 16:38:09)
标签:

国庆60年

快乐人生

珍爱情感

婚礼纪念

儿子登记了

情感

分类: 我的随笔

          民情.传承.风俗的兴衰

                   大连  曲国胜

         

看大和的日历牌,日本的节日真多,简直可以跟大中华媲美。其实,东瀛的许多民情、传承、风俗还不都是徐福那小子整过去的,大多还是大秦遗风。

我和共和国同龄,按理说也是乾隆盛世“六十还甲子”级别的人物,不算老迈也应该是“老干部”一族,可我对一些风俗习惯还真孤陋寡闻,别看也曾下乡插过队,还曾住在城乡结合部,对民俗风情依然一知半解。

知道我们有俩“情人节”,尽管我一个也不伺候;知道有“母亲节”还有“三八妇女节”,我都挺仰视。但对儿女结婚的一些习俗风情一窍不通,要不能写这篇文章求救吗?

中国有烧纸的习惯,小时候父命不可违。过春节的时候,过清明的时候都要给去世的亲人送钱,就是烧纸,都是跟父亲去的。我就纳闷,中国怎么有如此丑陋的恶习,太不文明了,我要是独撑门户,非跟烧纸一刀两断不可。未曾想,儿女都成人了,我也老态了,我也和痼疾有染了,儿女对我也很不满意,说我老朽顽固,还知识分子呢?我想,有些事就是这样,早晚一辈传一辈。不过,我每年清明都去墓地拜谒老父亲,不烧纸,送上一束鲜花。

婚丧的仪式,经过岁月洗礼,民间传道,网上搜索,还是应该掌握一点为好,不知算不算国粹。

但有许多风俗也快失传,现代社会与时俱进还迷信守旧,就有碍观瞻了。

比方熬中药借药壶,年轻人就不晓事理,那玩意是可借不许还的。好在现在中医国宝不太受宠,就是吃中药,药店也给熬了,不必东家西家乱借。往后数几十年,借人家药壶还得好生保管,否则,影响下一棒传递呢!

还有一事我辈人记忆犹新,以前在公路两旁的电线杆上,经常看到贴有手书的顺口溜,是什么: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你有印象吗?现在早绝迹了吧!

神州都发了好几号了,可一些风俗方兴未艾,比如出行要选黄道吉日,高考要穿什么服装,乔迁装修要找是否可以动土,至于结婚选吉日良辰那是必守的规矩,最有意思的我有个好玩福彩体彩的朋友,买个彩票还要找蹲马路牙子的“半仙”给算一下,要是能中500万,算卦的能告诉你?他彪啊!

这几天节日太多,差不点把这档事忘了,9月9日我儿子结婚登记,还把我叫去了。很是不解,什么事都找老爹啊!登个记还叫我亲自出马,不奉陪。儿子说,老爹啊!人太多了,你给“走个后门”吧,笑话,登记还托人,这世道怎么了!

去了一看,哎呀妈呀!就开发区一个登记处,就一百多对结婚登记的人,原来99日是好日子,有三个9呢?

这世态风情很严重,还不知怎么发展呢!

      民情.传承.风俗的兴衰  

                 我上楼了,照一张排队登记新人的照片 

      民情.传承.风俗的兴衰

                     看我儿子登记时间有多少个9 

            老Q侃球:  http://blog.sina.com.cn/laoqkq

            大连老Q:    http://blog.sina.com.cn/dllaoq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