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龙亭林公堤
2024年6月30日上午,我们游览完郑州、开封、新乡三市界碑后,开车来到了开封龙亭区林公堤,到达时间是10:40左右。
林公堤位于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目前是开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六月十六日,
黄河在开封市附近(今水稻乡张湾村)决口,淹及河南、安徽的大片土地,开封城首当其冲,自六月中旬至次年二月被黄河水围八个月之久。
水淹省城开封,形势万分危急!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来河南抗洪抢险,王鼎想到了治河经验丰富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遣戍伊犁,途经扬州时,接到皇帝命令:“折回东河效力赎罪。”
接到命令后,林则徐随即星夜驰往开封,驻扎在汛六堡(今龙亭区小马圈),协助大学士、钦差大臣王鼎堵塞张湾决口。林则徐到开封时,开封已被水淹两个多月。据《汴梁水灾纪略》载,“城外黄水弥望无际,四顾不见村落;沿城壕一带,大柳树皆径十围,干杈俱没”。民房倒塌无数,城内居民纷纷登上城楼、城墙等高处避水。他查看决口,坐镇工地,坚守堤坝,率领民众和士卒奋力抢险。“每日五鼓赴工督理,三更始旋寓所”。历时
5 个多月,动用数万人力,建设了从马头村到小马圈村的防洪新堤,即今桩号 82+074~90~830,总长 8756
米。新堤在柳园口合拢,终于驯服黄河归故道,保住了被水围困 八个月的开封城。
堵口立功,本应免于遣戍,论功行赏,可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听信投降派的一面之词,下诏:“命东河差委已革两广总督林则徐,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命令到达开封,众皆哗然,唯林则徐镇定自若,似早有思想准备,即日启程。
1992年4月1日,为纪念林则徐,开封市人民政府命名这段堤防为“林公堤”,在柳园口乡 42
坝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如今的林公堤犹如巨壁,高高耸立,为灾难深重的开封城树起一道巍巍屏障。河风徐徐,长堤漫漫,俯仰之间,林公的英魂充盈天地,贯穿古今。







我们游览完开封龙亭区林公堤后,开车前往龙亭区冯玉祥兴修水利碑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