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0405966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邯郸】武安伯延古镇
(2023-02-27 09:46:18)
标签:
邯郸
旅游
武安
省保
伯延古镇
分类:
河北旅游
邯郸武安伯延古镇
2023年2月26日下午,我们在邯郸武安北安庄塔后,开车来到武安北安庄乡找了一家饭店吃午饭,随后开车来到了武安伯延古镇,到达时间是13:50左右。
武安伯延镇位于武安市西南,坐落在鼓山北麓、河南岸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上,是太行山与东部平原交会处的一座历史古镇。据《武安县志》记载,伯延村始建于北宋元年间,因其村形如田野上展翅欲飞的大雁,故称伯雁,后人将“雁”改为“延”。它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连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也是武安最早的商贸重镇。
伯延人受当地经商风气的影响,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自乾隆年间,纷纷外出经商,他们凭借着在鼓山刨草药的经验,在东北做起了药材生意。《武安县志》载:“昔日伯延多富商,南售绸缎,北开药店。”当时伯延人在东北开设的药铺有200余家,形成了以房、徐等大商户为主的“武安商帮”,钱财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汇到伯延来。道光年间至民国初年,伯延还专门设立了二等邮局,主要汇兑从全国各地汇来的银两。商户们在外地经商发迹后,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在家乡建房置产,商户大院应运而生,以致房屋千间,院落重重,阁楼林立,街巷纵横。至民国年间,伯延已跻身武安“八大镇”之列。
徐家庄园,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分别为徐安卿宅院、徐进士宅院、供销社宅院和九门相照宅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尤其是九门相照的建筑格局,院院相连,通贯九门,气势恢宏,堪称北方庄园建筑的巅峰之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徐家大院的主人移居境外。1945年底,武安县政府把徐家大院作为县公产完整地接收下来,成为伯延区公所、伯延公社、伯延镇政府的办公地点,直到1997年5月政府办公楼建成搬迁。至今在马道上的第二道门上还可以看到写有“伯延公社”的匾额。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岁月中,徐家大院作为伯延的政治经济中心,承载着众多的历史记忆,映射出变幻的时代风云。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遭遇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加之浮夸风盛行,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主席提出领导干部到农村人民公社蹲点调查,解决食堂、社队体制以及农业生产问题。周恩来总理于1961年5月3日至6日来到武安县伯延村进行实地调研,之所以选中这里,是因为伯延公社办公共食堂比较早,在当地农村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由于受灾面大,村民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当时农民吃的窝头是玉米芯碾成面后掺了红薯面或玉米面做成的,喝的菜汤是从树上捋下的叶子和地里的野菜做成的。
周恩来总理
经过实地调查,并在徐家庄园早开会议,最终决定取消集体大食堂的建议,并于5月7日凌晨3时,周总理给远在上海的毛泽东主席打电话,向毛主席提出了取消集体大食堂的建议。不久,在全国取消了大食堂。
房家庄园位于伯延老街以南,建成于清乾隆中后期,扩建于清晚期至民国初期。整座庄园占地百亩,有大小院落33座,房舍600余间。
房家庄园是富甲一方的房锦云开始营造的,也是伯延镇现存规模宏大的院落,为北方典型的院院相套的格局。它的建造,先后延续了上百年,到了清末民国初期,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院落群,庄园内院落重重,曲折幽深,庄园外则城堡高耸,壁垒森严。
现存的房家庄园由南、北过道和西过道划分为三部分。西过道是进出房家的唯一通道,过道两端设有南北两座高大的门楼,庄园里的人进出大院都必须经过这里,两座大门之间还有一座节孝牌坊。南大门上曾悬挂题有“敦厚乡邻”的匾额,匾的上方刻有大总统印,是1912年孙中山为了褒奖房家后人房鸿熙的老舅徐安玉的工作实绩而颁发的,字大如斗,十分显赫。北大门曾悬挂着蔡元培题写的“育我菁莪”四字匾额。
房家庄园改成的上世纪的供销社,可以从旁边的一个食堂穿过进入到内部参观。
曾经邯郸起义高树勋的办公地,现在开辟成了高树勋起义纪念馆,没有开门。
伯延古镇的街道。
房家庄园的一个院落。
影壁墙之一,损坏比较严重。
影壁墙之二,内容为八仙和福禄寿三星。
八仙人物雕塑。
我们游览完武安伯延古镇后,直接开车回安阳,结束了一天紧张的游览。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邯郸】武安北安庄塔(省保)(再游)
后一篇:
【聊城】莘县孟洼遗址(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