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都区拜相台
安阳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的城市,这里曾是七朝古都,早在3000多年前就是殷商的国都,这里的殷墟(商朝的废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甲骨文将中国文字起源向前延伸了3000多年。
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一些地名均改为与历史有关联的名字。例如安阳市铁西区就是由于地处京广铁路线以西而得名“铁西区”,由于铁西区境内的殷墟名气比较大,因而铁西区在2002年12月28日被国务院批准改为殷都区;原安阳市郊区北郊乡这片地方在殷商时期叫北蒙,因而北郊乡也改为北蒙街道办事处;原铁西区电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柴库村有“拜相台”,因而电厂街道办事处改为相台街道办事处。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柴库村西的拜相台。
2020年12月30日,当天我请了一天假去审验我的爱车,审车的地点在柴库村北面的安钢三维物流审车点。车审完后,得在周边转转,于是我来到了被大家认为“不是景点”的景点——柴库村西的拜相台看看,到达时间是9:50左右。
拜相台也称相台、封相台,位于安阳柴库村西头,相传是战国时代政治家苏秦佩挂六国相印的地方。
柴库,顾名思义,柴草存放的地方。相传建安十一年,曹操在原邺城北开挖洹水新河,见原邺城宫室所在地不仅位属中原,地势平坦,又与洹水毗邻,水路交通方便,便在此地囤积粮草。后柴库村因曹操在此囤积柴草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今日的拜相台仅是三个小土堆,可就是这几个小土堆,在2000多年前却发生了一件永留史册的大事。
据《续安阳县志》载:“在柴库村西,周世王三十六年,苏秦合纵摈秦,盟六国于洹河之上,即其地也。台为盟坛旧址,呈四方形,高约二丈许,周围约十五丈,似小土山。也曰封相台,俗呼凤凰台盖转音也。”
历史上的拜相台上非常宏伟,建有大殿,内塑苏秦坐像,台下建有六国行宫,塑有六国国君像,长年香火不断。农历三月二十六苏秦生日前后,台上同时上演两台大戏,热闹非凡。在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战乱的侵袭,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烧窑取土的破坏后,昔日气势恢宏的拜相台如今只剩下三个小土堆了。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争连绵,齐、楚、韩、魏、赵、燕六国经常受到强大秦国的威胁。为了抵御秦国的进攻,上述六国商定共同抗秦大计,洛阳人氏苏秦,曾经拜鬼谷子为师,潜心求学,学有所成后,他身背利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六国之间,最终说服六国抗秦大功告成。周显王三十六年秋天,拜相台这里四周营帐遍野,旌旗飘扬,六国军队方阵威风凛凛。齐、楚、韩、魏、赵、燕六国国王齐聚拜相台,并同登盟坛,赵王居中,齐、燕二王在右,楚、韩、魏三王在左。苏秦也登上盟台。在盟台上,六国国王一致赞同,立下盟约,共同对抗秦国,并当即歃血为盟,拜告天地、祖宗。为了统一行动,共举苏秦为六国宰相,六国合封苏秦为“纵约长”,相当于“联合国军总司令”,佩带六国相印,协同指挥六国军队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一时间,拜相台呼声震天,载歌载舞,鼓角雷鸣,一片同仇敌忾。
昔日的拜相台,仅在西侧的小土堆上盖有一座小庙外,其它的2座小土堆上仅是荒草和树木。

小庙前的一块石柱础看来是拜相台唯一的“老物件”了!

小庙内供奉着是相台老爷。

简单看看后,开车前往安阳龙安区小坡村的盘龙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