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固现桥(漫水长虹)
古人是很有才的,单从每个地方都能用四字总结出来当地的“八大景”奇观来看,都让后人佩服的心悦诚服。对于安阳市来说,坐落在洹河(又称为安阳河,由西向东流经安阳市区)上就有“两大景”,分别是“鲸背观澜”和“漫水长虹”,本篇仅介绍“漫水长虹”。
以下照片是画家笔下的漫水长虹,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漫水长虹实际上就是坐落在洹河上的一座古石桥,由于该石桥位于安阳市曲沟镇固现村西面,因此又被称为“固现桥”。
2020年10月31日周六,我开车陪着老婆一道来到安阳市西部一日游,首先来到了安阳市固现桥,到达时间是8:15左右。
明朝正德年间,赵王府承奉正周顺(就是赵王府的大管家)和从子(继子,侄儿)周政创建固现桥,彰德府知府陈万言也进行了捐款资助。据安阳人、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崔铣所作《固现石桥碑记》记载:“正德中,承奉正周君顺,数修祭于藩陵,大概于斯出箧金,作石桥。郡守陈公万言,亦出助。”在该碑文中,崔铣还记述道,在周顺建好石桥不久,就因河水暴涨而被冲毁了。“桥坏而石没。君顺垂泣曰:‘水不仁,败我数年功!’”“亟命工人,网石出水,别作卑桥,名曰‘漫水’。铁锭石基,横石为梁,不栏不华”。但是重建工程未及竣工,周顺便因积劳成疾而去世了。他的侄子周政接任赵王府承奉正一职,最终完成了修桥工程。崔铣在碑文末尾感叹道:“斯工未竟,君顺不幸。谁其继之,从子曰政。位嗣季父,惠达于终。我文纪绩,昭示靡穷!”清嘉庆二十四年版《安阳县志》卷十三《古迹志》中,辑录有《固现漫水桥》一条。
在过去,固现桥的桥头有块“漫水长虹”石碑,这块石碑是清末朝廷重臣李秉衡于光绪二十四年深秋题写的。李秉衡是辽宁庄河人,由直隶七品知县一路擢升为正一品封疆大吏,官至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安徽巡抚、山东巡抚、四川总督、钦差巡阅长江水师大臣、抗击八国联军帮办武卫军务等职。在率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因兵败吞金殉国。李秉衡的亲家是安阳籍晚清重臣朱靖旬。李秉衡三女儿嫁给了朱靖旬次子朱宽。朱靖旬是彰德赵王府朱高燧后裔,担任直隶布政使。
后来安阳马氏庄园的主人、两广总督马佩瑶之子马吉樟又重修固现桥,并用工笔小楷撰写了一篇文辞书法俱佳的《重修固现桥碑记》,落款为“翰林院编修马吉樟题”,与李秉衡的‘漫水长虹’石碑并肩而立在固现桥桥头。
遗憾的是,在1946年10月底,国民党四十军大举进犯安阳西部解放区时,我太行第五军分区五十二团在固现桥西头隔河阻击,在这次固现桥阻击战中,“漫水长虹”石碑毁于战火中,仅剩“虹”字残碑,目前“虹”字残碑在固现桥西侧重建的长虹寺山门前静静地躺着,令人惋惜至极。
固现石桥长约20米,宽3米,紧贴水面。每年夏秋时节,洹水上涨之时,大水就会从桥上漫过,就像一道彩虹若隐若现于水中一样。从两侧岸上向下俯瞰,就会看到“长桥宛如卧虹”景观。
下幅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固现桥上固定石块的铁物件。

固现桥目前还发挥着作用,是连接南固现村和古庄村之间的一条乡道。



固现桥在2006年被安阳县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现桥北面的省道S301上的新固现桥,对于这座桥再大的水也形成不了“漫水长虹”了。

大约8:3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安阳市洹河峡谷景区继续游览,准备看看红叶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