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西古寺
孩子在大连海事大学的四年生活结束了,之前考研报考大连理工大学距离复试线差1分,没能顺利进入到复试阶段,其它调剂的院校和专业又不愿意去读,所以只好找就业单位参加工作,步入社会了。
大连海事大学对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学生要求是在6月26日入校办理相关毕业事宜,所以当天早上我们开车将孩子送到邯郸飞机场,孩子是坐上午9:10分的飞机前往大连的,随后,我们两口就开车在邯郸市周边游览一圈,首先来到了邯郸飞机场北面、紧挨飞机场的赵拔庄村西面的西古寺看看,我们到达时间是8:15左右。
西古寺所在的村庄——赵拔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村庄名字意为“赵王城拔(迁)出的村庄”,所以在当地民间有"先有赵拔庄,后有邯郸城"
的说法。公元前386年,赵国君主敬侯迁都邯郸,将原居民迁于城外,形成赵拔庄,赵拔庄在2400余年未曾间断、一直有人居住形成村庄而延续至今,赵拔庄可称为中国最早的村庄之一。
赵拔庄村西的盛鼎,盛鼎西面就是西古寺。


赵拔庄村西的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
邯郸西古寺,始建于曹魏时期,是较早的汉传佛教寺院。因寺庙在村落以西,所以人称"西寺";因年代久远,后人称为"西古寺"。西古寺历经战乱,屡遭破坏、重建,延续至今,现仅存遗址,目前是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古寺的山门。
西古寺内的残破赑屃,算是一件老物件。
西古寺内有一眼古井,井水甘甜,旱季不干,据说当年印度高僧康僧铠曾在西古寺内担任主持时就使用过这口井,随后康僧铠圆寂后埋葬在西古寺的西面(史料上有记载),具体位置已经无从考究。
康僧铠,又称僧伽跋摩。印度人,三国曹魏时期佛教高僧,翻译师。曹魏嘉平四年(252年)到洛阳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经》、《无量寿经》、《四分杂羯磨》等。
现在所流传的五种《无量寿经》,经名各有不同:最早是后汉时代所翻译的,叫《大阿弥陀经》;第二种是《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第三种就是现在我们所依据的,康僧铠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第四种则列在唐朝时代所翻译的《大宝积经》之内,《大宝积经》里面有一会叫作《无量寿如来会》,仍分为上下二卷,《无量寿如来会》和《无量寿经》的内容是一样的;第五种是北宋时代法贤三藏所翻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总共有这五部。
这五种《无量寿经》的译本,若互相比较,到底是哪一本比较优秀?当然就是现在我们所依据的康僧铠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因为它最为详细,最为完整。
下幅照片是后建的西古寺大殿。

西古寺西面的后建的5座石塔。

大约8:4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开车前往邯郸廉颇祠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