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武安宋代炼铁炉
2018年11月24日上午,我们游览完邯郸渚河桥后,直接开车来到了邯郸武安矿山镇矿山村的宋代炼铁炉,到达时间是11:45左右。
宋代炼铁炉就在照片中的红圆圈内,处在一处当地民房所在的院子内。在矿山村中询问当地村民,几乎人人知道!

步行前往宋代炼铁炉,宋代炼铁炉就在下幅照片中黑门的这个院落中。
考古资料证实:武安洺河流域发现的炼铁遗址很多,规模很大。从春秋、战国至汉代遗址午汲古城的发掘及所出土的铁器文物来看,战国时代,武安已经有了冶铁业。据文献记载,武安至五代、宋、元都曾设有冶铁管理机构和官员。1940年版《武安县志》载:宋初冀州刺史武安人蔡审廷,其祖父蔡绾曾任武安苑城三冶使。同时,在宋代,武安的炼铁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矿山村发现的宋代炼铁炉得到佐证。
武安矿山村的炼铁炉遗存有两座,其中一座已经残损过半,高约6米,底径3米、炉体中部较低,顶部较粗,炉壁厚约40至80厘米,以矿石和沙质耐火土砌成,就是我们当天看到的这座炼铁炉。在这座炼铁炉的北面5至6米处,还有一高炉遗址,仅遗址而已。

宋代炼铁炉外皮用砾石砌墙,内用沙质耐火土砌成。炉内墙壁壁面上留有炼铁用的木炭、青石子(催化剂)的遗迹和未熔化的矿石块。从地质和炉的情况分析,宋代这里就开始采矿,而且炼铁也具有了较高的科学技术。



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武安矿山村宋代炼铁炉目前是国内甚至世界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宋代炼铁炉。
武安宋代炼铁炉目前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两幅照片是宋代炼铁炉旁的省保碑。
武安地区炼铁的历史非常悠久!汉武帝时,全国设铁官49处,武安为其一。《古矿录》记载:《汉书·地理志》称魏郡武安有铁。在此设立铁官,足以证明当时武安的冶铁业发展的规模之大。
明朝时期,武安的冶铁业发展缓慢,但民间的冶铁业仍未间断。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敌的入侵,曾一度中断。据《武安县志》记载:明代时,武安苑城设有“三冶使”,并中断于清末一代。《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石。《明一统志》称:磁山在武安县西南30里,上产磁石,涉县(今涉县)出铁。
网上的照片。

院落外部看到的宋代炼铁炉。

据宋代炼铁炉所在的院落主人告诉我们说:“在路旁还有一块省保碑”。我们来到路旁一看,已经被人为毁坏了!看来个别人的素质太低了!


大约11:5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武安嵷山寺,准备看看古嵷山重起为铭记碑,途中顺便找了一家饭店解决了午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