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下午,我们游览完长治郊区宋村三官庙后,直接打的来到了郊区梁家庄观音堂,到达时间是15:15左右。
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西北郊5公里处的梁家庄,目前梁家庄村已经不存在了,整个村子已经拆迁了。
我们来到了观音堂的南门,看到山门是锁着的,当时挺遗憾的!大老远来到这里,还进不到观音堂内!!!当时我顺着门缝往里看,里面停着一辆面包车,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庙内一定有人。敲了几下门,除了有两只狗在叫,不见人来开门!先照几张山门的照片吧!
原来的省保碑。
在南门简单看看后,我们就顺着观音堂西侧往北走,看看观音堂还有没有其它的山门?这个想法真是正确,在观音堂的西面还真有个山门,而且从山门的样式来看,应该是正门!不过正门也是锁着的,我们敲了敲门,里面打开了庙门,我们顺利进入到庙内游览。观音堂门票10元。
观音堂在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观音堂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座东向西,现存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下幅照片是在观音堂内部看到的山门。
天王殿是观音堂的前殿,已经用作过道了。
天王殿两侧设钟鼓楼,拾阶而上,登楼远眺,四野尽收眼底。
站在钟楼和鼓楼上看到的天王殿山墙,山墙上还绘有精美的绘画。
穿过天王殿就是观音殿。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两色琉璃吻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物。







观音殿门楣之上,悬挂着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保存至今,实为可贵。
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据说,观音堂是山西省三个有泥胎彩塑、悬塑的古代寺庙之一,另两个只知道其中之一的临汾隰县的小西天。
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他们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可谓明代彩塑中的精品。


在观音堂的殿堂正中的佛坛上,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位菩萨后面的正壁则是取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善财童子四处拜师求教,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即生成佛、灵山会等佛传故事,人物造型,姿态万千,塔阁楼观,精巧瑰丽。
当心间正面后金柱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充分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释迦牟尼结咖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襟危坐向从众弟子讲学。三教济济一堂,互为依存,共同发展。大梁和平梁之上,巧妙的利用梁架的高差塑出金碧辉煌的楼阁,以西方极乐世界内容为题材,数十位佛端坐其中。


观音堂殿内两侧的佛台之上,分别塑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十八罗汉,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他们或文静沉思,或孔武豪放,或性格内秀,或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或机敏乖巧,或大智若愚,或坐禅说法,或静目养神,姿态各异,刻画入微。
罗汉之上为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为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你看他们有的评事述理,讲其佛法;有的拉弓射箭,习练武功;有的竖眉怒目,威武雄壮;有的攥拳抱杵,威振一方。威风凛凛,个个气度不凡的捍卫着佛法,似保护佛国尊严不受侵犯。
内壁三层塑有十二圆觉菩萨,他们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钢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诸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缺一)。这十二尊菩萨神态娴静秀雅,花冠、璎珞细致精美,服饰线条流畅,所驾的麒麟、狮子、大象等坐骑,形色各异,生动传神,仿佛无时不在巡游说法的境界,虽是佛家的故事,却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在十二圆觉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和唐王接经的历史传说故事。殿内祥云环绕,庄严圣洁,三教故事人物交错,恰似一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