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平顺虹梯关古道
2018年5月27日中午,我们游览完壶关县辛村大禹庙后,由于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开车来到了平顺虹梯关古道,到达时间是14:05左右。
虹梯关位于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东出河南的晋豫古商道上,是过去古代商队的必经之路。
“虹梯”二字由古道上的五十四盘立陡的“之”字形人工石梯(俗称54拐)得名,从山底仰望,山道如虹,故名。虹梯关建于明嘉靖八年,因地势险要,设立伊始至民国二十年时都有驻军把守。


沿着54拐前行。

周围的景色还是不错的!

下幅照片中右侧的道路是河南林州到山西平顺的高速公路。

山西在地势上处于祖国的第二级阶梯上,山西周围的冀、鲁、豫诸省(华北平原)由于地势低位于第一阶梯。一、二阶梯之间的一个天然屏障就是绵亘千里的巍巍太行山。从远古到近代,晋冀、晋豫的交通就只有少数几个孔道,这些孔道又都是峭壁巉岩,艰险难行,古人因有“太行八径”之说。
虹梯关是“太行八径”之一,被山西省宣传部门和旅游部门确定为山西的“八大古关”之一。
数千年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太行险道上设关陈兵,据险以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凭关据守,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平顺虹梯关,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古道上设的一个古关。悠悠五百年过去,虹梯关、晋豫古道至今原貌犹存。


古商道上本来没有关口,虹梯关是明政府于嘉靖八年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农民对政府暴政的反抗。

虹梯关设在从今平顺县虹梯关乡东出河南的晋豫古商道上,先有古商道,后有虹梯关,走这条路从虹梯关乡往河南林州任村镇仅70余里,比现在开通的虹梯关“挂壁公路”、经由太行水乡的公路都要近,但山路崎岖,其险无比。古时候没有现在的筑路技术,此路就成了千百年来晋豫交通的重要通道,主要用途有二,一用于商队,二用于军事。
观音堂和旁边的一些古碑。
虹梯关古道废弃时间并不久远,是在1968年当地群众新修了一条长12公里绕过虹梯关的“挂壁公路”后,才没有人走的。
继续前行,在一段较平整的山路中段,有一组三通大石碑,碑上记载着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各地捐资拓宽商道的盛况。从两侧的两通碑上可以看出,捐资者的地域分布非常广:从今天山西省的平顺、长治、壶关,到今天河南省的林州、水冶、安阳,可见当日这条商路的受益者范围之大、使用人数之多。中间的古碑又被称为“虹梯关碑”,上面详细介绍虹梯关的来历。



“虹梯关碑”上的内容是这样的。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晋豫古道碑记载:“自古上党居天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关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党之脊……关在万山之巅,鸟道羊肠绵亘十数里,一夫当路万夫莫开,险莫其焉。”同时古碑上还记载:“商旅往来几经过此者无不恻然动心,是何可以听其崎岖而不修葺之乎?因于同志之人相商计议,而四方募化,公捐布施……通共捐布施大钱壹佰肆拾壹仟伍佰文。”







古商道上本来没有关口,虹梯关是明政府于嘉靖八年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农民对政府暴政的反抗。
正德皇帝朱厚燳是个百事不问、对国事心灰意冷的人。他在位16年,中央和地方官员极端腐败,欺压百姓,损公自肥,民怨鼎沸。正德十年(1515年),曾做过潞城县衙小吏的平顺县石埠头村人陈卿,和其父陈琦(虹梯关摩崖赢刻石上作“骑”)、叔父陈曩、陈良、陈铎,弟陈来,村人王廷禄等,联合附近的袁广、秦虎龙、秦彪以及河南的王仲兴、王仲杞等,在青羊里申河寨白果山(平顺县东北)依山筑寨,抗差拒赋,招罗人马,准备起义。次年正月,陈卿谋反事泄,
王廷禄被捕。陈卿等人更加紧准备,多方联络,时晋、冀、豫各地农民军纷纷来附,遂于嘉靖元年(1522年)揭竿起事。
嘉靖三年,潞州府派黎城县知事杨良臣上山,对义军进行了招安。义军首领陈琦受骗被俘,陈卿被判死罪。但同年九月在押解过程中陈卿逃脱。回到青羊山后,陈卿成为义军首领。这时农民军队伍空前壮大,达到二万人。陈卿率义军接连攻克了今长治、晋城、左权、沁县等州县,兵锋直指中州。明嘉靖七年,朝廷命令晋、冀、豫三省会剿;十月初五,三省官军5万人向义军进攻,义军因正面出击,寡不敌众,终致失败。
扑灭义军后,朝廷派夏言来当地善后。夏言奏准皇帝,在晋东南一带加强统治。升潞安州为府,设长治县。嘉靖八年(1529年),新置平顺县,在行政上加强管理。军事方面,夏言设虹梯关、玉峡关二关,在玉斗崖、白云谷、虹梯关、潘溪峰设四巡检司,驻兵防守。
从现在仍树立在碑滩村的夏言手书的那一通特大号碑来看,夏言当时是很有些成就感的。增州设县,到处改名字,可想见意气之盛。“虹梯”二字也是夏言改的,原来叫“洪梯”。夏言这一改,故然文意雅驯,意境优美。详见我的博客《平顺虹梯关铭石碑》。
自当地的很像是“梁山好汉”一样的草莽英雄后,虹梯关后来还迎接过这样一些人:1926年河南韩欲明的天门会队伍,抗战时的太行四军分区、八路军新一旅、八路军115师344旅、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等。侵华的日军曾从河南的任村至此察看地形,大都望而却步。有少数意欲攀登者,被当地民兵用滚石一砸,就抱头鼠窜了。
以下照片是虹梯关古道上的古长城遗址,是后建的烽火台。
虹梯关古道下方的梯田。
虹梯通汉更为是上党八景之一。
大约16:4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在虹梯关高速入口上高速回家,结束了双休日的两日之旅。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