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翼城樊店关帝庙
2018年4月29日下午,我们游览完临汾曲沃东宁大明宝塔后,直接开车来到了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关帝庙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4:40左右。
樊店关帝庙于2004年5月20日被临汾市公布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店关帝庙占地1642平方米,庙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大殿,轴线两侧为东西庙门、东西耳楼、廊房、配殿、耳殿。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关帝庙修缮,于是顺利地进入到庙内参观游览。
在关帝庙外看到的西偏门,是明代时期的建筑。
关帝庙的庙门,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着。

东西庙门均为面阔一间,进深二椽,硬山顶,东门额题“允文允武”,西门额题“亦神亦圣”。


庙门两侧的砖雕。


庙门上大梁。

庙内看到庙门的场景。


樊店关帝庙内的戏台和两侧的东西耳楼,东西耳楼为清代建筑。
据脊板题记,关帝庙内的戏台是明弘治十八年(1505)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造的。
戏台是山门戏台的变通形式,即山门开在戏台的旁侧,人们进庙不通过戏台,而从旁边绕过。
戏台属硬山式与卷棚歇山式组合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用六架梁,四角用两层抹角梁,下层抹角粱两端交于平板枋上,抹角梁上用雕刻驼峰顶在45°尾,栱尾端挑于垂柱中,以支撑垂柱的主要剪力;上层抹角梁两端交于内拽枋上,中间交于45。上皮,使上抹角梁的用力直接传递于下抹角梁上。
在进深只有一间的前部卷棚上,四角设计结构合理紧凑,用材规整但不赘繁。舞台前部次间设有木制护栏,两山墙外设装饰性圆窗;台基前沿立石雕小望柱十二根,嵌十一块勾栏条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
据传,樊店关帝庙戏台是仿照颐和园内的一座戏台的样式修建的。说起来,与在京城任布政司理问的樊店人史正大有关。史家祖居北京东城史家胡同,以经办皇商为业,其先祖于明末清初落户樊店,加入晋商行列。他们最早经营的是盐铁生意,字号“崇德堂”,济南、西妥、洛阳、包头都有他们行商的踪迹。富甲一方的同时,史家勉励子弟读书科考,求取功名。史正大曾任清布政司理问,为六品官,他在居官时,闻知乡中欲重修戏台,便将京城颐和园内一厘与众不同的戏台样式,描画成图带回樊店。捐款并发动村民慷慨解囊,共勷善举,终于在关帝大殿的南面建起了一座大戏台。
清代时期的东西耳楼,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二椽,硬山顶建筑。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前檐下三踩单昂斗拱七攒,后檐下三踩单昂斗拱四攒。
大殿的柱子。

砖雕。

大殿墙壁上依稀可见早期的壁画。



大殿的大梁。





大约14:5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曲沃羊舌墓地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