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永和桥
2018年2月25日是大年初十,在大连海事大学上大二的孩子今天要坐8:15的高铁回大连,我们早上开车7:30就到了安阳高铁站。孩子下车后,由于我们当天下午有事,上午无事,于是就开车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在安阳东面找了几个小一点的景点游览一番,首先来到了安阳永和镇的永和桥,到达时间是8:00左右。
我们来到永和镇永和村中询问一位老者:“村中的永和桥在哪里?”这位老者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说:“永和桥在村中的东面,原来桥高的很,现在已经成了垃圾山了!”看来这位老者很自豪她们村中有一座古桥,但也很遗憾的是古桥的现状!我们来到永和桥边看到确实如此!
我们来到永和桥边,在桥头边住的一位村民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永和桥的情况。据他介绍,永和桥建造年代在隋朝,因为早年他看到过在桥边出土过3块古碑,其中一块唐朝古碑上介绍说“永和桥建造于隋朝”。不过很可惜的是,这3块古碑在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年代里被人为毁坏了。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永和桥的。《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
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前修过,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从修东有永和桥。”
永和桥为拱劵石桥,三个桥劵,雕刻丰富。中间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簒一火焰宝珠,形象凶猛。两侧雕龙呈祥云,飞马腾空,雄狮怒吼。






永和桥全长39.5米,桥面弧长31.5米,桥面宽6.8米,高8.2米。原传此桥为五孔连桥,实为厚墩联拱、横向拱券、不同跨度的三孔石拱桥。桥墩为长方体,宽3.7米,长6.06米,系纵横交错砌成,其两端均砌有扇状的分水尖。桥拱为一伏一券,拱券曲线和缓,中孔宽7米,次孔宽4.5米。在结构手法上,三孔砌法完全相同,中间大孔用四十行青条石顺砌,竖缝交错,用白灰泥进行粘结,保持着宋以前的古老手法。

永和桥面道路中间留下了两道古代车辙痕迹,辙沟深达8厘米,辙宽13厘米,两辙相距1.27米,同中外驰名的河北赵州桥有相似之处,对研究古代车马工具演变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永和桥栏板全部由长2米、宽1.3米、厚0.2米的青石栏板组成,共使用二十八根望柱衔接,柱顶雕有狮子和仙桃,两端有抱鼓石。从形制看,桥栏和桥身非一个时代所建,应为明代以后补修时所造之物。可惜,栏板和望柱均已毁坏!
给我们介绍永和桥的那位当地村民还告诉我们说:“昨天安阳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来到永和桥调研”,不知是不是要对安阳永和桥进行维修了?拭目以待!
下幅照片是早期的永和桥的照片。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大约8:0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的大寒宫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