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伊川程园

(2018-01-06 14:48:54)
标签:

洛阳

伊川

程园

国保

旅游

分类: 河南旅游
               洛阳伊川程园
  2018年1月1日中午,我们游览完伊川石佛寺石窟,直接开车来到了伊川程园(就是程颢和程颐的墓地),到达时间是12:10左右。
  程园山门原建于宋微宗崇宁五年(1106年),后屡毁屡修。今存山门系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1987年,伊川县人民政府于清代山门东侧重建了山门。
【洛阳】伊川程园
  程园位于伊川县城西部白虎山木麓,是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及其父墓地,坐北面南,总面积3.4公顷,总面积3.4公顷。
【洛阳】伊川程园
  程园于1963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
【洛阳】伊川程园
  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程门立雪”的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洛阳】伊川程园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洛阳】伊川程园

【洛阳】伊川程园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下幅照片是程园中的程庙。
【洛阳】伊川程园
  下幅照片是程园中的二程书院。
【洛阳】伊川程园
  我们游览完程颢、程颐墓后,随后又游览了程庙和两程书院,大约13:5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伊川东高速口方向,途中找了一家饭店开始吃午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