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下午,我们游览完成安多普勒雷达塔后,直接开车来到了成安二祖匡教寺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4:10左右。
二祖匡教寺位于邯郸市成安县城曙光东路,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隋开皇初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在此讲经说法达三十四余年,寺内为之筑台名曰“说法台”。
匡教寺在历史上可谓是“命运多舛”!
匡教寺创于隋,兴于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匡教寺原有说法台、山门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始祖殿、伽蓝殿等建筑。
下幅照片是新修的天王殿。
民国初年,匡教寺逐渐破败。解放后,匡教寺所有建筑被毁坏殆尽,寺内塑像均被砸毁,1949年又被改为成安烈士祠堂。
以下照片是放生池。
可喜的是,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成安县人民政府在1994年开始修复匡教寺说法台。

1996年从五台山请来悟明法师任住持,老法师在艰难中维护道场,延续香火。同年河北省佛教协会开放匡教寺为河北女众道场。1998年在老法师多方努力下烈士祠堂迁出。2005年悟明法师圆寂,2006年经省政府同意请来在东南亚一带弘法的会空法师,在省佛协的授意下会空法师继任匡教寺住持。2006年修建了斋堂、寮房、水塔、围墙,对后大殿缘法堂重新装修起用,匡教寺面貌得到了改观。2009年10月大雄宝殿奠基开工。2010年建围墙千余米,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已具有规模。
大雄宝殿。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简介。慧可,俗姓姬,名光,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人。唐《宝林传》中说他自幼天资聪慧,十五六岁便遍读儒家经典,成为一名著名儒生。但因南北朝时政治黑暗,实行从“士族”中录用官员的制度,一般人很难踏上仕途。姬光在苦闷中走进佛教,他读佛经,感到怡然自得,遂到洛阳香山寺出家为僧,取法名神光。北魏孝昌三年,听说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前来东土弘传大乘禅宗,他便辗转到嵩山少林寺,拜师求法。《宝林传》中记载,为了求得禅宗的真谛,他在一个寒冷的雪夜前去向达摩求教,适逢达摩入定,他便在门外立等,直至雪拥膝盖。当达摩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时,他毅然用刀砍断自己的左臂,以示诚心。达摩十分感动,称赞说:
“一真之法尽可有矣!”遂为之改法名慧可,把他收为入室弟子。后来,又把禅宗的传承信物———衣钵法器传给慧可,慧可遂成为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以下照片中的佛塔是新修的,在大雄宝殿前面两侧。
据河北省《成安县志》客籍人物篇载:约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慧可以107岁的高龄,来成安讲经传法,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筑了两丈多高的说法台。因慧可所讲的禅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听者甚众,匡教寺的和尚也听得入了迷。这一来惹恼了这里嫉贤妒能的法师辨和,他便到县衙诽谤慧可散布异端邪说,要县里治罪。知县翟仲侃听信了辨和诬告,对慧可加以非法,将其迫害致死,尸体投入漳河。民间传说,慧可从水里漂出,盘腿打坐,双目微闭,安详如生,逆流而上十八里到芦村以北,被葬在那里。唐朝时,在此修元符寺,并建二祖灵骨塔,以示纪念。这里形成的村落也称为二祖村。(我们游览完二祖匡教寺后,随后开车来到了元符寺开始游览)
下幅照片是匡教寺内正在建设的建筑。
据介绍,二祖匡教寺内保存的两棵古榕花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棵状如伞盖,竟然居于寺院的中点,为保存这棵古树,本来应该居于中点的大雄宝殿不得不向前移动了几十米,应该是下幅照片中的这棵树。
另一棵古榕花树,状如龙凤,奇异的是,本已枯萎了的古树,在1992年又重新发芽,枯木逢春,应该是下幅照片中的这棵树。
成安县匡教寺,一名说法台,当地也称南台。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一百零八卷僧寺部《畿辅通志》文说:“匡教寺在成安县南二里许,曹溪二祖慧可说法处,隋开皇(581-600)中筑台,明嘉靖、万历、崇祯间屡有增修”。据明袁魁《说法台记》记载:“邑西南一里许有台,隋开皇间,僧慧可说法于兹,有坠花涌莲之异,阎罗亦临听焉。……世远独遗一荒丘。”明嘉靖己未年(1559),兵宪陈公重修。万历壬寅(1602)秋,知县刘永脉又重修,更有义耆刘思明,施台东地六亩,高拱辰、张应施地四亩七分而扩大之。于台上塑慧可大师像以为供养。
以下照片是匡教寺内的《重修匡教寺碑》,位于大雄宝殿的北面。
传说匡教寺内曾有两种宝物:一为避风珠,一为藏经楼屋脊上一对铁鸭。匡教寺前为漳河故道,冬春之日,风起尘飞。匡教寺因有避风珠而无风无尘;而每当大雨来临之前,藏经楼屋脊上铁鸭便相对鸣叫,故在当地有“大雨来临有预兆,夜晚南台铁鸭叫”之俗语流传。
在大雄宝殿的北侧的古榕花树旁,除了有《重修匡教寺碑》外,还有两座古石塔,从风化程度上看,年头不短了,是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