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2017-10-03 07:17:03)
标签:

长治

武乡

八路军文化园

红色旅游

杂谈

分类: 山西、陕西旅游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2017年国庆中秋假连在一起了,“八天小长假假”开始了,国人“沾光添堵”的时候又到了。今年去哪儿呢?由于今年只有10月1日和2日可以开车自驾出游,因此想了想,还是去山西长治武乡和黎城去看看吧!
    2017年10月1日早上5时,我们两口陪着岳父母一道开车开始了“沾光添堵”的行程,首站是山西长治武乡县八路军文化园,到达时间是10:20左右。我们用了5小时20分钟走完了230公里的路程,当天早上长治有雾和长治段北外环高速修路等原因,高速封闭,我们只能走国道,我们在高速上行驶170公里左右,在国道上行驶60多公里,山西段国道上拉煤车太多了,国道上也堵成了“一锅粥”,国庆期间看来最热的一个字恐怕就是“堵”!
    八路军文化园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太行西街,背靠的凤凰山,东临的马牧河,整个景区由前广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胜利大道、军艺社、胜利坛、实景剧场、八路村等七部分组成。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以下照片是亮剑雕塑。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以下照片是跌水雕塑。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军文化园是利用了体验式的高科技手段,再现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主题公园,让游客感受八路军的作战和生活的氛围。 
    以下照片是文化园大门广场上的武器和战车展示。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军文化园内的产业重点工程及配套项目是于2009年3月9日启动的,总投资8700万元,2011年8月12日建成完工的。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胜利大道是全面反映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英勇抗敌、与日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画面。画面包括: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鸡毛信、铁道游击队、雁翎队、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党的儿女、欢庆胜利、支援前线、双枪李向阳、百团大战、送子参军、消息树、红灯记等21组雕塑。
    送子参军在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章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华章。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该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依靠群众,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打得日伪军魂飞胆丧,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扩展。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狼牙山五壮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丛林伏击雕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整个抗战中,中国人民以主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利用各种有利的场所和地形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这一尊雕塑表现了丛林中英勇抗敌的场面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刘胡兰雕塑,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女英雄形象——刘胡兰,她是山西省文水县人,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刘胡兰因为拒绝投降,在铡刀下英勇就义,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小兵张嘎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勇敢、机智、坚强的小男孩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历尽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女投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具体名单为: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在抗战八年中,广大中国妇女通过参与抗敌救亡活动,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各项事业中,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形式与男儿一样,凛然无畏,至刚至强谱写了一曲曲巾帼赞歌。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党的儿女雕塑。我们看到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的光辉形象,看到了他们顽强奋斗,抵制侵略,保家卫国的奋斗史,使广大党员能够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真正深刻体味到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们的精神为我们诠释了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共产党员应始终冲在时代的前沿,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消息树雕塑。抗日时期,老百姓为对付日本侵略者,每个村的山坡上都有一颗消息树,最先看到日本鬼子的哨兵就把树放倒,其他看到的村民就可以及时准备应对。消息树其实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树比较高,容易看清,而且比起烟火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也不需浪费时间点火。情况稳定后可以把树重新立起,反复使用。在人民战争中曾被广泛应用。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支援前线雕塑。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前。武乡县先后由千余民兵、群众,随军奔赴上党前线,抬担架,送弹药。武乡人民大力支援前线,动员全县人马送粮食、弹药;妇女组织看护组,慰劳部队,烧水做饭,救护伤员。武乡人民在县委号召下,省衣节食,把粮食、衣物送往前线,甚至还把老人的寿材捐献,支前人数达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二人。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鸡毛信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海娃的放羊孩子,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把一封很重要的鸡毛信送到八路军手里,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入八路军包围圈的英雄故事。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白求恩同志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召,从万里之遥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八路军无私地奉献出他全部的光和热,展示了他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并最终长眠在中华大地上。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激励了亿万军民抵御外侮、勇战顽敌的坚强斗志,成为医务界乃至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称赞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上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保运船。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雕塑。《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红灯记的故事。1939年,宪兵队长鸠山率领的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渗透。东北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等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该剧反映了李铁梅在斗争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的历程。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欢庆胜利雕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当日本投降消息传来,中国大地上爆竹震天,孩童奔跃欢呼,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大街上遍悬旗帜,张贴整齐标语,充溢着欢欣热烈气象。(日本裕仁天皇根据波茨坦公告,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世界人民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村就是一个影视城,主要是用来拍摄抗战有关的影视剧。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村落建筑总体鸟瞰呈“路”字型,这里高度浓缩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光辉业绩,是一个继承和发扬八路军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课堂,突出八路军的军旅生活、文化生活,文艺创作、抗战宣传、文化教育,军工生产、政权建设、新闻出版和商贸服务等内容。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村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和互动功能划分为工商贸易区、宣传教育区、军工生产区、根据地区、军旅生活区、英雄模范区等六个区域,在村内每个区域还按照八路军风格布置有50多间客房和一间八路军大餐厅,游客可以在此入住并报名参加“当一天八路军”活动,通过穿一身军装、照一张军像、扛一次步枪、吃一餐小米饭、住一回老区坑、唱一首抗战歌曲、看一曲抗战戏剧、观一场怀旧影像,让身心回到抗战年代,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内涵,传承八路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接受一次不同以往的体验式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胜利坛全名为“八路军抗战胜利纪念坛”,高8层,寓意着八路军8年抗战之永恒纪念。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胜利坛顶立有6面文化墙,呈“八”字型,墙高4.5米,寓意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墙上依次为:“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东渡黄河,转战太行”“军民团结,浴血奋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际支援,共同抗战”“抗战胜利,挺进中原”等六大主题,这六组太行红砂岩浮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坚持抗战的艰辛历程。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军艺社建筑总体鸟瞰呈“军”字型,由数字体验休闲区、多功能大厅和互动展览区三大部分组成。社内主要通过高科技的数字互动技术,对八路军战斗生活的场景进行包装,展示八路军在根据地开展文艺宣传的成果,展现八路军“亦文亦武”的抗战面貌,反映八路军文化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军文化园内的绿化场景。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
    大约11:1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步行来到了文化园旁边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继续游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