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我们当天游览了榆林绥德扶苏墓、绥德石狮子博物馆、延安子长钟山石窟、子长将军纪念园和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等几个景区。
2017年7月31日早上,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绥德县城内疏属山顶的扶苏墓,到达时间是7:50左右。
扶苏墓就位于下幅照片中的施工大门内。
我们当时问在上述照片门口的一个人:"到扶苏墓怎么走?"她告诉我们说:“沿着大门右侧往里走就可到达。”就是下幅照片中的一条小路一直往里走,走到尽头还得翻1米多高的墙头才能进入到扶苏墓园中。后来在扶苏墓园内看到一位宝鸡来到游客来此游览,问他们是怎么进来的?他们说在施工大门口给看门人说了声,就让从大门进入了!嗨,我们问的那个人......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使京城咸阳与北疆保持联,沿南北走向的子午岭修筑直道,即今"秦直道"遗址。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术士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扶苏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担任这项大工程的总指挥为蒙恬,太子扶苏为监军。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赵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数以罪”。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大将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旋即自杀于上郡望月台(一说今绥德呜咽泉),后葬于今绥德县老城区疏蜀山顶,墓冢很大,形成小山丘。
人们后来又在扶苏墓顶建一木质小楼,人称八角楼,民间又称"太子冢"。
扶苏素有贤名,民间尚不知扶苏已死,或有言“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后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二世之时,便假称公子扶苏,以号召响应者。
对于扶苏的死有多种说法,许多人对史书的记载持怀疑的态度,至今尚未定论。一部分人认为扶苏识破了赵高等人的计谋,只是因为天下初定,不愿挑起战争,也不愿和自己的兄弟兵戎相见,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才毅然自尽。但扶苏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是不正确的,如果他成为皇帝,那中国的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了。
扶苏墓围墙外四周被居民包围。扶苏墓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6米,高约8米,墓旁有扶苏祠,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顺治《临潼县志》:“秦太子扶苏墓在县东三十五里”。清康熙《临潼县志》:“扶苏墓在县东谷北里药水村”。群众传说:“墓在今代王镇南山坡上,地名龙骨堆,俗称太子墓”或是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