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小河古村评梅景区
2017年7月29日,我们游览完阳泉关王庙后,直接开车来到了阳泉小河古村评梅景区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3:30左右,当然午饭还是要吃的,途中找了一家饭店解决了午饭问题。
评梅景区就是石家大院,下幅照片是导游图。
石评梅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石评梅的记忆中,故乡小河村总是留给她无尽的依恋和乐趣。即便身在京城,远隔千里,战乱时起,交通不便,石评梅亦无时不在眷恋着家乡,每年都要利用暑假返乡一次。家乡的山水、人物一次次走进她的文学作品,如诉如泣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她浓浓的思乡深情。

以下都是石评梅描写家乡的语句。
周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我骑着驴儿归来了。过了南天门的长山,远远望见翠绿中一带红墙……
————石评梅《归来》。
家庭自有家庭的乐趣,每到下午六七点钟,灿烂的夕阳、美丽的晚霞,挂照在罩着烟云的山峰时,我陪着父亲上楼望着起伏高低的山城,在一片青翠的树林里掩映着天宁寺的双塔。——石评梅《素心》。
小河古村评梅景位于阳泉市义井镇,是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走进小河古村,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让你有穿越回历史之感。
小河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很高的文化水准,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辉煌,见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以下是三元堂。


三元堂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特别精美!




大家看看这个木雕上雕刻了什么东西?

三元堂的影壁墙。


小河村文化底蕴深厚,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共计18.3万平方米。
以下照片是三元堂。
三元堂石屋旁的石桥上居然还刻着龙,看来石家当年是受到皇恩嘉奖的。
石桥上雕刻有十二生肖雕像。
关帝庙。
穿过石牌坊就是后花园。



枣树的枝干很特别,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枣树枝干。

洗砚池。

小河村中的大多建筑顺应山势,依山而建,自由、随意、有机地分布于山凹之中,散落于山坡之上,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与山体自然地融为一体。
在石家大院的最高处(也就是家庙)俯瞰到石家大院的场景。
石家大院的家庙,位于石家大院的最高处。
大家猜猜下幅照片中的这个物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个物件位于家庙的外部的墙角,窗户的下方。答案最后公布。

石家大院中文革时期的烙印。

石家大院是院院相通,犹如走迷宫一般,看来大户人家就是不缺money,任性!



不再一一介绍了,内部的门太多了,要不是让导游给讲解,恐怕很多房屋都走不到!晕!

精美的木雕。


过去,只有大户人家的门前才有石鼓。


精美的石雕。


又是一个门。
门两侧的石雕,分别雕刻有龙和风。



房屋内的大梁居然是弯的!

有一个门。


这个石雕上雕刻的内容表示:福(蝙蝠)、禄(鹿)和寿(野兽)。

石家大院内的门套门,太多了!据说过去石家的小孩都喜欢玩捉迷藏游戏。





门两侧的石雕上还有石狮子,不多见。



石家大院的一间房屋内已经开辟出了扑克展览馆了。


有一个门。

你能分清公母狮子吗?



石评梅所写的字。




石评梅(1902~1928年),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并开始树立“以健康之精神,作伟大之事业”的志向。石评梅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的社会活动,并努力于文学创作,她才华横溢,著作颇丰,她嫉恶如仇、无私无畏。她与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生死相恋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邓颖超同志写道:“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同志和石评梅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高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石评梅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不妥协的精神,以及对爱情执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又是两个门,看来来此景区主要是来看门来了。


这一户石家没有搬走,还在景区内住着。


最后一个门!石家大院家庙旁边的那个物件是通风口;另外分公母石狮子主要看石狮子脚下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是球就是公狮子,如果是小狮子那就是母狮子。

大约14:5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来到了阳泉平定县开河寺石窟继续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