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开元古寺
2017年7月16日下午14:30左右,邢台开元古寺开门后,我们直接进入到内部参观游览,该景区免费。开元古寺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古寺,又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开元北路北88号,始建于后赵石勒年间,是禅宗二祖传钵之地和七祖神会大师驻锡之地,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开元一宗”,又称“贾菩萨宗”的祖庭。迄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唐代名刹。
以下照片是开元古寺山门前石桥栏板上的“二十四孝”石雕图中的两块。

开元寺是唐代、五代、宋代和元代皇家寺院,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邢台塔林就是这些高僧圆寂后埋葬的场所。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敕建,邢州开元寺由大云寺改建,该寺初建时,香火旺盛,为中国北方之最。五代后梁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于后梁乾化年间曾在造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邢台人)诏命建立开元寺大圣塔;宋代末期,重修邢州开元寺大圣塔,宋徽宗下诏赐名为圆照塔,该塔高98米,元朝初期邢州顺德府为忽必烈的封地,世祖忽必烈曾数次驾幸开元寺,万安禅师将受到兵火损破的圆照塔修复为十三层,高108米,可容纳千人。经刘秉忠凑请,忽必烈下诏改圆照塔为普门塔。此塔为中国历史上最高最大的木佛塔,故该寺更为昌盛。明正德年间该寺又重加修缮。
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明初,开元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元朝是该寺最兴盛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开元寺。1250年,忽必烈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1276年,忽必烈在邢州开元寺召开资戒大会,一次受具足戒者竟达十万人,1279年,忽必烈再次在邢州开元寺设资戒大会,并立资戒坛碑,虽然明朝以后,开元寺逐渐衰落,但每当住持法师讲授教义时,知名高僧仍多达千人云集于此。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所以,开元寺堪称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佛教中心。明代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期,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
开元寺现存主要殿阁有四座,分别是天王殿(弥勒佛殿)、毗卢殿、菩萨殿和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这些殿宇气宇轩昂,巍峨壮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开元古寺山门前有一座大型影壁,一看就是后来建的,影壁上面雕刻有精美的佛教浮雕。
山门内的青龙和白虎塑像。
天王殿。



天王殿的外墙。

房梁上的精美绘画,不知是否是古代的绘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