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内黄大兴寺塔
2017年6月11日上午,我们游览完内黄县冉闵纪念园后,直接开车11公里左右来到了安阳市内黄县裴村的大兴寺塔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0:35左右。大兴寺塔是在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下幅照片中的右侧是刚刚立上的国保文保碑,但是文保碑上还没有刻上字。
大兴寺塔原来的省保碑和碑上的介绍。
大兴寺塔位于安阳市内黄县裴村,又俗称裴村塔。
大兴寺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由于受洪水风沙侵袭严重,大兴寺塔一层如今已经全埋地下。我们目前看到的大兴寺塔的塔基实际上是“大兴寺塔原来一层上的塔檐部分”。
据文献记载,大兴寺塔历经大小十余次水患,二十余次地震,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其最上两层甚至曾遭受过飞机的撞击,但是至今仍然保存较好,巍然屹立。它对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防震、抗洪功能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兴寺塔为九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宋塔,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北宋政和二年重修,明、清又有修葺,高18.7米。
大兴寺塔第一层位于地表下4.6米深,塔下有地宫,距地表8.1米深,底层周长15.6米。以下先介绍一下地宫的情况。在大兴寺塔的西南方向的这个房子就是地宫的入口处。
进入到地宫下方的地道内,下幅照片中的通道前方左拐就是大兴寺塔的正下方。
下幅照片就是大兴寺塔的正下方的塔心室。
2003年国家文物工作人员在清理第一层塔心室和塔下地宫时,出土了瓷灯、残石佛、石函等十余件文物,还有清乾隆三十年《重修大兴寺佛殿古塔碑铭》。
地宫内的塔心室中心是一个入口,可以再进入到大兴寺塔的下层。据看庙人介绍,他下到过下面,并说:‘下面是存放红薯的好地方。’现在一般人不让下到下面,所以在入口处放置了一个木头箱子。
地宫内顶部的场景。
大兴寺塔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
内黄大兴寺塔与商中宗太戊陵一样,被收录于《内黄县志》,为内黄十二景之一,被称作古塔秋阴。
老蟒爷殿是大兴寺的主殿。
大约11:0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10公里左右前往下一个景点内黄五姓坟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