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临漳三曹园
2017年6月3日下午,我们游览完临漳六朝园后,直接来到了六朝园东面的三曹园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3:05左右。
三曹园始建于2010年春,落成于2012年底,占地面积240亩,其中水域面积100亩。由于我们是从三曹园的西门进入的,所以我就按照我们游览先后顺序来写博文了。
西门有一块巨大景石,上面雕刻有曹操书法真迹“衮雪”二字,这二字的书法浑厚有力,挥洒自如。
三曹园因建安文学领袖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而命名,以其彰显“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成就,追寻“三曹”在古都邺城(临漳)的历史足迹。三曹是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曹园的简介和导游图。
三曹园内的湖面上有很多睡莲,特漂亮!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孟德桥,看来是以曹操命名的桥。

孟德桥上两侧栏板上都雕刻有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故事的浮雕和曹操的诗句。

我们顺着三曹园内的湖边向南游览,景色好美呀!



三曹园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座落在三曹园湖心岛的建安文学馆,有三座以三曹字号命名的拱桥与外界连接。该馆建筑格式呈四合院状,坐北朝南,文昌阁居中,内奉文昌帝君、魁星和三曹。馆内设三曹厅、七子厅、其他邺下人文厅和建安文学研究厅四个展厅,展厅间长廊相接,碑林相连,整体建筑呈古建风格,形制庄严大气。此馆既是建安文学资料库,又是专家研究成果档案室,国内尚属首例,为建安文学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由于建安文学馆没有开门,所以当天我们只是在外面游览,没有进入到内部参观。
以下这些照片是在三曹园内的湖边各个角度拍摄到的建安文学馆得场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下幅照片是曹操所写的《观沧海》。
三曹园南门内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魏武帝曹操跃马的青铜塑像。
曹植雕塑。

三曹园北门广场上,矗立着暖红色花岗岩“三曹”雕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仿佛他们父子三人正在谈兵论道,抑或吟诗作赋。

大约14:0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来到了临漳县柳园镇刘广营村的毛主席铜像广场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