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石林会议旧址
这是我的博文再2017年4、5月份无缘无故丢失后补写的第17篇博文。
2016年5月21日上午9:15左右,我们游览完汤阴清泉寺后,直接开车10公里来到了鹤壁石林乡刘邓大军石林会议旧址继续游览。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的大门,门朝西,该旧址原来是当地的一所小学校。
石林乡所处的位置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前大门,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石林会议”,就在鹤壁石林乡的法隆寺召开。
据记载,法隆寺建于唐代。相传其鼎盛时期香火旺盛,僧人众多、规范宏大,原有寺院是一个南北约300余米,东西约100米,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寺院庙宇丰富,有良田百顷,僧人最多时达300多人。不仅如此,连周围方圆十余里以内的大小寺庙都归属于法隆寺管理。因为该地区寺庙众多,法隆寺所在地的村落就得名“释林”,又因与“石林”谐音,所以村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石林”。
在该标语的东边是将军槐。
在院落中,从东往西看到的将军槐。
法隆寺面南背北,由南至北有主要建筑物三座,分别是四大天王殿、中佛殿和菩萨殿,三座大殿在同一中轴线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寺院规模宏大,青砖琉璃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雕梁画栋,流光溢彩,佛光宝塔,碑石林立、苍松翠柏、花团锦簇。
前大殿,也叫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殿为一长方形建筑,东西长约9米,南北宽6米,高约5米多,殿内东西两面各供奉两座天王塑像,塑像高大魁梧,每尊高约2.5米。
中佛殿是一座方形建筑,长、宽约10余米,高约6米。房顶建筑采用南北出檐形式。佛殿四角各有一根方形八棱石柱,靠北正中供春释加摩尼佛像,佛像通高3米。佛身由铁浇铸而成,外镀金身,佛像腹部中空、有经书千册藏于腹内。
1947年6月10日 ,“石林会议”就在中佛殿召开。
菩萨殿,也叫后大殿,是当时法隆寺规模最大的建筑,为长、宽各10余米的正方形大殿,高约6.5米,形成与中佛殿相同,殿内有四根圆形石柱主撑,殿内正中央供奉有观世音、西两侧靠墙塑十八罗汉像各9尊。
我们在此地参观时,没有发现上述的三个大殿,可能已经毁坏,不复存在了。
在将军槐的正东面是下图,南墙上也有革命标语,标语前有个碾盘。
标语前有一块石碑,这可是一件货真价实的老物件。

老物件上面清晰地写着“释林本村”的字样。

在老物件的南面、紧靠墙边,有一块石碑。

在该院落的中央部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的背面的碑文记载“释林会议”的内容。
“石林会议”在这里召开的背景是什么呢?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战略被粉碎后,国民党当局随之集中其优势兵力,开始实施所谓的重点进攻。而此时的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而国民党军队兵力陷于山东、陕北战场,介于两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区的国民党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状军事布局,这就形成了对我们非常有利的局势。但是由于战火深处解放区腹地,许多地方生产遭到破坏,国民党统治集团采取更加残暴的手段镇压爱国民主运动,搜刮人力、物力、财力,继续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力求迅速结束这两个地区的战事,再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
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1947年1月,中共中央就开始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向中原出动,转至外线的问题,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各个战局的进展情况,审时度势逐步形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内,外线密切配合”的战略构想。1947年5月4日和5月8日中央军委两次电令,指示刘邓大军要争取6月上旬强渡黄河,进击鲁西南、豫皖苏区,第二步向中原进击。此时,刘、邓大军正对敌人展开声势浩大的豫北解放战役,解放了新乡、浚县、淇县、鹤壁集等地,完成了对安阳城的围困,为了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刘邓大军从安阳战场撤下来,在石林进行修整。参加会议的有陈再道、王近山、陈锡联、王宏坤、秦基伟、杜义德和野战军副司令员徐向前、腾代远及参谋长李达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中佛殿主持召了开各纵队首长会议,中心议题是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两翼钳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战略方针和解放汤阴的七条经验,以及第二年的军事计划。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内,外线密切配合”即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于6月底自豫北地区强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寻歼敌军然后逐步向豫皖苏地区和大别山地区进击在长江以北的鄂豫皖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以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九纵队和第十八军(陈谢大军),自晋南强渡黄河出豫西,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以陈毅、粟指挥华东野战西线兵团(陈粟大军)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豫皖苏边区实施战略展开,配合刘邓大军南进,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阵势展开,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下图是靠近北侧的一排房子中的最西头,门口的牌子上写有“军事作战室”。
军事作战室屋内的场景。
豫北战役攻势图。
毛主席和朱德的照片。
石林会议简介。
刘邓大军的高级将领们。
豫北战役的油画。
东侧、紧挨军事作战室的是刘邓首长居办室。
豫北战役期间,中央军委和刘邓之间的电报往来内容。
《邓小平传》中关于石林会议的内容。
《刘伯承回忆录》中关于石林会议的内容。
刘邓首长居办室内部场景图。
这一排房子的最东面是军事设备展览室。
《油画刘邓大军在太行山》,该油画应该是河北涉县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内油画的复制品。
军事物品展览。
墙壁上的宣传版面。
“红色石林”的红旗,特鲜艳。
过去的军装、手套和子弹袋。
当时的豫北战役的报道。
当年,刘邓大军解放淇县的照片,城门应该早已不复存在了。
在第一个院落的东南角,也就是在“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的正东是关帝庙。
在关帝庙的正西是以下殿宇,内部供奉着着文曲星。
在文曲星所在的大殿的旁边的一间屋内,是游客留言地,桌子上放着留言薄,墙壁上的标语如下。
从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纪念碑的位置向正南穿过一个走到,就来到了第二个院落。走到两旁的墙壁上是以下的场景图。
进入第二个院落中,西侧的一块牌子上写有“刘邓首长办公旧址”。
该院落中原来是教室,内部现在分别是以下场景。
院落东南角的赑屃,是货真价实的老物件,它驮的碑已经不见了踪影。
院落中东北角是一个石磨。
在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所在的村子东面,有一棵古柏,被当时平原省命名为“华北第一柏”,也称“千年古柏”、“三圣古柏”,又称“将军柏”,该古柏覆盖面积156平方米。
据村中的老人们讲,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闲暇之余就在这课树下的大石棋盘上对奕聊天。
古柏的对面是下面的这个广场,广场的南侧是一个戏台。
大约11时多,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安阳市汤阴县城继续游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