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磁县滏阳河西闸
2017年3月25日、26日又是双休日,单位正好不用我值班,于是我就提前规划了一个自驾游的行程,计划和老婆一起陪着岳父母在邯郸周边游玩2天。计划定好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我们2天时间内共行驶了299公里,共游览了磁县滏阳河西闸、峰峰磁州窑瓷瓶雕塑、武安的天青寺大殿、法华洞石窟、九天圣母庙、玉峰塔、郭宝珠塔、城隍庙和邯郸市的赵苑公园、博物馆和丛台酒业旧址博物馆和邯郸古石桥等一些景点。
我们游览的首站是邯郸磁县的滏阳河西闸。2017年3月25日早上6:20左右,我们从安阳家中出发,计划在安阳县柏庄镇吃早饭,当时出发的时候天气较好,没有雾。我们沿着国道G107向北前行,走到安阳纱厂(也就是出发5、6公里的路程)的时候,开始起雾,当时能见度还可以看到三四百米,随后雾气越来越大,行驶到安阳县柏庄镇(大约16公里左右)的时候,雾气真是太大了,能见度仅有一二十米,简直无法开车行驶,正好我们停下车来顺便吃一下早饭。早饭后,浓雾依然没有减弱,我开车打着双闪和雾灯在浓雾中行驶,行驶速度也就是最高在每小时30km,我心里还一直犯嘀咕:“要是雾气一直这么大,2天的旅游还怎么游玩呢?好不容易有两天的双休日啊,放弃这两天的游览挺遗憾的!”不过,我心里一面犯嘀咕的同时,一面还不停地给自己鼓劲:“俗话说,十雾九晴,太阳一出来,雾就消散了,应该不影响我的游玩”。实践证明,“十雾九晴”这句话还是比较正确的,在上午9:30左右,雾气基本上消散了,天气特别晴朗,真可以用“晴空万里”来形容当天的天气!同时,浓雾也消散了邯郸周边的雾霾,这两天的天气特别好,非常适合旅游!
在能见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我们行驶了40多公里的路程,终于在8:00左右来到了邯郸磁县的滏阳河西闸。
下幅照片是滏阳河西闸的场景,由于雾太大,我拍摄的石桥的全景都看不清。
磁县滏阳河西闸位于邯郸市磁县县城西6公里处,介于磁州镇龙王庙村和西槐树村之间的滏阳河上,亦称西闸。
磁县滏阳河西闸总长70.4米,宽4米,高3-4米,共七孔、六闸墩。由于当天雾气太大,拍摄的石桥全景看不清,所以我在博文中借鉴了《世民的博客》中的几张照片来充实我的博文,在此先谢谢作者。
磁县滏阳河西闸闸门呈正方形,闸墩由石头砌成,两头尖。
磁县滏阳河西闸非常坚固耐用,为滏阳河上游第一闸,至今仍在使用,该闸作为邯郸滏阳河上的8座明代水闸之一,于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县滏阳河西闸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为两孔,由磁州知州孙健修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磁州知州刘安仁主持修建成砖石结构的七孔桥闸,每孔宽1.5丈,又与闸板间两端设立绞桩,启立方便,清康熙年间,知州任塾、蒋擢先后重修使闸完好如初。以后随坏随修,至今仍屹立于滏阳河上游。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磁县滏阳河西闸的。
康熙《磁州志》卷九·水利·闸堰中记载:“西闸在州西十二里槐树村,明万历十五年知州孙健初筑石为堰连闸,疏渠二道,中渠灌溉永旺等三十三村,北渠灌溉曲沟等四村,但山水暴涨,常高于闸,人无所施力,冲决之患往往有之。至二十二年,知州刘安仁增立闸七孔,又于闸之两端设立绞樁,用之启板甚便,而暴涨始不能为害后十余年,知州牛维赤仿其意复凿石以开南渠灌溉东槐树等十三村,三渠遂大为民利。乃岁久渐圮,至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秋,水骤至,冲决台墩,闸遂坏,知州任塾重修如故。康熙四十四年,闸东北崩颓二空,启闸难施,三渠农田灌溉无由,知州蒋擢集众议彻底重修,闸工完固,水利复兴。”

建闸之初刻于闸壁上的文字“至此为准”。

建闸之初刻于闸壁上的文字“水板六块”,依然清晰可辨,具体位置在下幅照片中水闸凹槽的右方。

站在水闸东侧的桥下,拍摄到的滏阳河的场景。
站在水闸东侧的桥边看到的水闸的场景。
站在水闸东侧的桥下看到的滏阳河西闸的场景。

大约8:1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10多公里来到了邯郸峰峰矿区的昭德广场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