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西门豹祠堂碑东侧散落在地面上的古碑。
西门豹祠堂,又叫西门大夫祠,东汉时就已经建立,当时名叫“豹神庙”。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邺县令马益把帝王袍服冠冕的西门大夫神像改为古县令衣帽,并把“豹神庙”改称“西门大夫祠”。该祠堂坐北朝南,共三座院落,三座大殿,各院均建有厢房。最后一座大殿除供奉西门大夫塑像外,墙上还绘有有关西门豹事迹的壁画。邺县令马益为此还刻碑为记。
目前西门豹祠堂遗址上有与西门豹有关的碑刻有两通,即《西门豹祠堂碑》和《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豹祠堂碑是在1963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西门豹祠堂碑》全称《清河王高岳造西门豹祠堂碑》,北齐天保五年(554年)立。碑高227厘米,宽163厘米,光族撰,姚元标书,江希遵阳文篆额,潘显珍刊石。撰书人及刻工和立碑年月镌于碑之两侧。隶书,碑阳29行,行44字;碑阴正书6列,列33行。额篆书阳文“西门君之碑颂”2行6字。书法方整茂丽,宽博劲挺。清杨守敬《平碑记》云:“书法变古劲为丰腴,波磔亦不用折刀头之法,竟与正书相去不远。北齐一代分书多如此类,虽不及元魏之峭拔,亦无寒俭之气。”清乾隆以前拓本,第5行“异术均美”4字未泐。
《西门大夫庙记碑》,刻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七月。通高173厘米,宽90厘米,厚18厘米。额篆书“西门大夫庙记”6字。碑文楷书,22行,满行34字。邺县令马益之史马常撰,马益等人所立,无书丹人姓名。字迹工整秀丽,绝大部分完好无损。碑文主要赞颂战国时魏国邺县令西门豹的破除迷信,革除为河伯娶妇的恶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绩,并称赞北宋时邺县令马益改西门豹中西门豹塑像的装饰和对西门豹之称号的举动,是一通很有史料价值的碑。
西门大夫祠遗址上还存有碑廊,除《西门大夫庙记碑》外,还有明弘治七年(1494年)立的《重修魏邺令二公庙记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立的《重修邺二大夫祠记碑》及一通地界碑,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