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下午,我们在大名博物馆广场上逗留了5分钟左右,计划直接开车上高速回家——安阳,当我们在高速入口东的一个路口看到了一个“鼎鼎大名”雕塑,于是下车游览一番,当时的时间是15:55左右。游览这个雕塑不在我们这次旅游的计划之列,属于歪打正着、路上正好碰到而临时游览的景点。
下幅照片是在雕塑的北侧拍摄的。

大名县使用“大名”二字来命名该县可谓是历史悠久。
下幅照片是在雕塑的西侧拍摄的,此时正好是顺光拍摄,效果较好。
相传“大名”一词来历为:晋献公十六年(前661)晋国卜官卜偃对魏地进行占卦,结语说:“魏,大名也”,此后“大名"一词成了兴旺发达的代名词。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魏博节度使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就是大名作为地名的最早记载。
下幅照片是在该雕塑的西面方向上拍摄的,该雕塑的东西两面是一样的,南北两面是一样,东西和南北方面的差异在于大鼎上面的“鼎鼎大名”四个字的字体不一样。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都;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五代唐称兴唐府,后晋称广晋府,又称天雄军,后汉改为大名府,后周沿用。
下幅照片是在该雕塑的南面方向上拍摄的。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为宋朝的陪都。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现在此座宋代城址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地面上面只有一块文物保护碑,将来大名府古城一旦出土,就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意大利庞贝古城有多么震撼,我也不知道,只是从网上抄下了这段文字。
下幅照片是在该雕塑的南面方向上拍摄的。

金朝时期称为大名府路,元、明、清为大名路、府、道所在地;元称大名路,明仍称大名府,清沿用此名,属直隶省,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地市级单位。民国废除大名府,改为大名县。
解放后,曾成立过大名市,时间很短,随后还是改为了大名县,沿用至今。看来大名也就是县级单位的命。

由于该雕塑下方的城门没有开门,所以我们在雕塑四周游览了一番就结束了游览,直接开车回家,此时时间是16时整。
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我的车载导航是老版本,结果在不该下高速的地方下来了高速,于是沿着省道S313和S316向西行驶,路上又歪打正着、意外碰到了一个景点——魏县日晷雕塑,于是再次意外游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