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2016年12月18日,周日,我正好休息,尽管当天雾霾严重,能见度较低,但是这没有挡住我外出旅游的尽头。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山底村的抗日地道遗址游玩,我们早上7:40从家中出发,开车60多公里到达景区的,到达时间是9:20左右。
下幅照片时山底村旁的牌坊,上面写有“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几个字。
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
在上世纪五50年代拍摄的经典抗战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和采访,该电影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此。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山底村,该遗址先后被命名为峰峰矿区、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被省少工委、共青团河北省委评定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在2015年8月,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实纪录片《根据地》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从景区内的类似于长城的建筑下方通过,就来到了下幅照片中的院落中,正北方是一个戏台,戏台上有毛主席挥手的雕像。
景区内的巨大地雷,看来与抗战有关的武器都可以制作成巨型雕塑来增加景区的景观!很有创意!
石碾子。
穿着日军军服的模特。
穿着八路军军服的模特,还抹着口红!
我们先参观了山底抗日地道纪念馆,入口处在戏台的东侧,就是下幅照片中的场景。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最早源于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为了有效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山底人民修成了户户贯通、功能齐全的地道。
山底地道是由山底村早期的数名共产党员,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在原有“古地道”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抗战地道,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
地道的入口。
进入到真正的地道中。
地道中的的简介。
地道的回风巷。
土空调进风口。
防毒门。
解放初期的战备地道。
由于和爱人、岳父母一起来山底地道旅游的,所以我们没有进入到地道的深处,大约走了2、3百米的距离,就往回来了。在地道内部由于暖气较大,相机的镜头上结了一层雾气,无法拍照,所以后来我们没有拍照。
山底村中的炮楼,是后建的。
大约10:2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10公里来到了峰峰矿区的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继续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