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炸石而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在1963年6月20日公布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内发现有原始人生活时留下的大量灰烬、兽骨,形成文化层,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在地质学上属于更新世晚期。
原始人在此选址居住生活长达一万余年,表明该地环境优越,利于生产和生活,其所处位置洪水不易淹没,向下可下河捕鱼,还可在地上耕种,向下为山地和森林,可以采摘和狩猎,表明当时人们趋利避害已经有了一定水平。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代表着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