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阳】崔铣祠

(2016-11-20 17:50:08)
标签:

安阳

古代文人

旅游

杂谈

崔铣祠

分类: 河南旅游

                                        安阳崔铣祠

      20161119下午,因无事可做,便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安阳市老城小颜巷中的崔铣祠游览。

      下幅照片是崔铣祠的山门。【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位于安阳市老城区内小颜巷中,是为了纪念明代大儒崔铣所立。小颜巷原为崔铣故里,因崔铣有“小颜回”之称,故名此巷为小颜巷。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的对面就是安阳市翔宇小学。

【安阳】崔铣祠

      崔铣(1478年~1541)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世称后渠先生,是安阳市人,明代的学者。父亲崔升,曾经任延安府知府和四川右参政。

      崔铣于弘治十八年(1505)考入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一职。在任期间因为得罪大宦官刘瑾,于正德四年(1509)被朝廷外放到南京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第二年,刘瑾因犯事被杀后,崔铣被朝廷召回京城翰林院史馆任职。正德十二年(1517),因为身体有病原因,请假回到安阳老家休养。明世宗即位后,于嘉靖元年(1522)重新被召入京城任职。次年,被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因为在"大礼"中冒犯了明世宗,被罢职返乡,也就是开除公职,于是崔铣回到家中潜心研治学问。嘉靖十八年(1539),又被重新起用,担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告老还乡。最后卒后谥号"文敏",著有《洹词》和《彰德府志》。

      以下2幅照片是小颜巷的街景。

 

【安阳】崔铣祠

     “大礼”之争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明孝宗弘治皇帝临终前传位给武宗正德皇帝,正德传位给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世宗嘉靖皇帝。按辈分说,弘治帝是嘉靖帝的伯父。正统观念嘉靖帝是为弘治承嗣的,应称弘治为皇考,称其生父为皇叔。但是嘉靖帝却要称其生父为皇考,孝宗为皇叔。这样就违背了封建礼教,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这场争论从公元1522年开始一直持续了3年,甚至朝中219位大臣聚集于左顺门前常跪不起,劝阻嘉靖皇帝。嘉靖为此勃然大怒,下旨拘囚马理等134人入狱,其中又有17人丧命。一时间满朝文武谈色变。 崔铣禀性正直,刚正廉洁。他趁上书灾情时指责嘉靖皇帝:"进讲之日少,放免者多,接士夫之时什一,对内人者什之九。"告诫皇帝"无轻正统,无拂群情,无恃威可作,无谓己可继",劝他按正统办事。这道奏章上书之后,崔铣随即又写了请辞书,要求辞官归乡。嘉靖帝一气之下批"崔铣准他辞"几个字,接到圣旨后,崔铣即日辞陵交印。临走时,送行者达千人之多。正德四杰之一边贡曾写下"卢龙山畔菊花明,一片归帆五两轻"的诗句称赞崔铣一身高洁,两袖清风。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现崔铣祠仅存大殿,宽3.7米,深7米。大殿是悬山顶灰筒瓦覆盖。崔铣祠堂前后有三个院落,现在院里住的都是崔氏后人。

    以下是崔铣祠山门上的匾额,上面写有“崔文敏公祠”。

 

【安阳】崔铣祠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前的石狮子,是近几年新雕刻的。

【安阳】崔铣祠
      进入山门后,就是第一串院落,周围已经建成了现代的民居,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古面貌,正前方是第二个院落的门。

【安阳】崔铣祠

【安阳】崔铣祠
      进入第二个门后,正前方就是崔铣祠堂,祠堂青砖青瓦,显得朴实无华,只是院内有些凄败荒凉。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堂的大门紧锁着,还好门由于太破,下方漏出一排大缝,正好可以看到内部的场景。我顺着缝往里看,只见偌大的祠堂内只有一幅崔铣的画像,前方摆着一张桌子,内部显得空空荡荡。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堂内部没有塑像吗?答案是“有”。原来祠堂内塑有崔铣泥像,后来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时被毁了,据说当时在泥像腹中还发现三本古书。只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人敢把这些书收藏起来,崔家的后人为了不惹麻烦,就把书烧了。

【安阳】崔铣祠
      
崔铣祠堂内部画像两侧东西的场景。

【安阳】崔铣祠

 

【安阳】崔铣祠

      崔铣是很有才华的,留给后人的著名的著作就是《彰德府志》和《洹词》。

      公元1517年,崔铣首次被罢免,回到家乡安阳,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由于他知识丰富,才学广博,彰德府郡守陈策委托其编修《彰德府志》。崔铣修志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由于安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战乱,安阳都要深受其害,所以大部分史料已经残缺不全。崔铣努力搜集资料,在参照宋《相台志》和元《相台续志》的基础上,查阅大量史籍,保证了《彰德府志》的真实可信性。《彰德府志》全书共八卷九志。崔铣在《序》言中说:"夫志者,郡史也,备物垂轨。不轨不物,眩观惑乡,虽文,奚用哉?故《地理》稽实而黜附会,《建置》遵制而明则,《田赋》以恤隐,《祠祀》以正典,《官师》均列而信教,《人物》、《选举》上行而下秩,《宫室》刺奢,《杂志》辅化。崇正义而黜异端,捐浮冗而简确,然后府事稍可诵览。斯窃取诸君子之志焉。"此言此语,表现了崔铣一丝不苟的修志观。《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颇为严谨",实乃允当之论。《彰德府志》流传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安阳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洹词》是崔铣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洹词》12卷不分体裁,按照年份编次。《洹词》主要内容是崔铣的为政和学术思想,称颂忠直,褒扬廉朴。这部作品整体上反映了崔铣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政治上他表现出唯物求实,积极向上的为政思想。但是也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反对农民起义,宣扬封建迷信活动等。选入中学教材的《记王忠肃公翱之事》即选自《洹词》。

      崔铣晚年在安阳县城西部修建了一座书斋,命名为"后渠书屋"。他在此耕读调养,弹琴书画,过着自由自在,洒脱无虑的清逸生活。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崔铣来者不拒。他热情招待八方来客,悉心讲授,但财礼一律不收,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口碑极佳。崔铣性格豪爽,爱饮酒,常与来访者对饮。在后渠书屋中,崔铣以"六然训"自勉: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被后人赞叹。如今的"六然训"被医学界称为老年养生学,劝导人们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有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精神压力。临别之际,后渠书屋所在地如今已经是一所小学了,在遗址上也没有任何当年的痕迹了。书屋虽已随着年华逝去,但崔铣的治学之道却不应该丢失。现在的学生们坐在课堂里,想起几百年前的大儒风范,又怎能不勤思好学呢?

      游览完崔铣祠堂后,我直接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安阳市北关区的明义士旧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