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鼓楼
2016年11月12日下午15:30左右,我们游览完磁县崔府君庙后,直接步行五、六百米就来到了磁县鼓楼,到达时间是15:38左右。
下幅照片是走在鼓楼北大街向南看到的鼓楼的场景。

磁县鼓楼位于磁县县城中心的鼓楼大街上,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宏伟的鼓楼主楼两旁各建有一间钟鼓楼,非常气派,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
下幅照片是在鼓楼北侧拍摄的鼓楼的场景。

鼓楼楼基呈长方形,楼基高
8米,面积为1380平方米,非常壮观,中间有一条南北拱门,南北拱门上都有两字,北面为“拱极”,即朝北的方向;南面为“景嵩”,即朝南的方向。

鼓楼楼阁北侧上方分别是以下的匾额。最上层是费孝通所书“雄镇滏阳”的匾额,一看字体端正,遒劲有力。古代磁县曾经名叫滏阳县,也是一座非常大的古代县城,当时曾经归相州府(就是现在的安阳市)管辖,可惜目前已经今非昔比了。
中间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所题“鼓楼”二字的匾额。

最下层是卢中南所书“云影天光”的匾额。

站在鼓楼的北面,向北看到的鼓楼北大街的场景。鼓楼南大街的场景和北大街建筑风格一样。

鼓楼南石拱门上刻有“景嵩”二字。
磁县古代为中原嵩山地区,此拱门上的“景嵩”二字有宣传嵩山景色秀丽的美意。

鼓楼楼阁南侧上方分别是以下的匾额。最上层是方毅所题“畿南第一楼”,我没有拍摄到该匾额。
中间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鼓楼”二字的匾额。

最下方是书法家刘炳森亲题“势连嵩岳”的匾额。在鼓楼的西侧立有一石碑,由于鼓楼不开放,无法上去参观,所以上面的场景和石碑的内容不得而知。

鼓楼台基四周一道多层锯齿砖檐环绕,环四周有陴垛48个,檐上筑有垂直围墙,台基上这些特点均保存修复完好。鼓楼即建于其上。整个建筑为东西长方塔形,风格为三檐二层仿明、清代建筑,每层高一丈有余,其中底层面积较大,二层较小。下两层均是外柱内墙,柱间相隔2米有余,每柱呈圆形、赤红色,直径约60厘米,墙柱间隔数尺成为走廊,其中底层走廊宽2米有余,二层走廊宽1.5米。每层檐上均有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四角翘起,呈塔形,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每层檐下各种花纹图案形态逼真,古色古香,活灵活现。顶上有琉璃筒瓦覆盖,下有华丽门窗,四角飞檐突起,最上层为南北人字形构造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鼓楼为1993年重建。

鼓楼广场围绕在鼓楼周围,有宽大的椭圆形公路环绕在广场外围,东西步行街从楼前穿过,南北拱门连接鼓楼前后大街,广场中心商家云集,热闹非凡。
在鼓楼广场游览了一会儿,大约15:46左右,我们直接向西步行一、二百米就来到了磁县城隍庙大殿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