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太赵村稷王庙
2016年10月3日早上7:20左右,我们吃过早饭后,首先来到了万荣县太赵村的稷王庙。
万荣县太赵村的稷王庙,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座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现仅存正殿和戏台。稷王庙是2001年5月26日被国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幅照片是文保碑。

我们来到了此地的时候,稷王庙正在处于维修阶段。我们一到达稷王庙门口,也就是文保碑旁边,一位看庙的老者赶紧走上前与我们攀谈,并详细地向我们介绍稷王庙的历史和有关建筑构造。
下幅照片是戏台,实际上就是戏台的后面。在过去,是演出人员进出戏台和准备的场所。

戏台创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 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年(1921
年)重建,戏台做法繁缛精巧,体现当地特色。在戏台前沿砖基中心,原来嵌有至元八年小碑一方,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我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现移嵌在正殿内东墙上。由于正殿内正在装修,不能进入,所以我们未看到。
下幅照片是戏台的正面。

戏台的木雕和斗拱都制作的非常精美。






戏台房顶的物件。



稷王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八椽,建筑面积381平方米。据正殿的梁架、斗拱特点和部分柱础造型推断,正殿的木构部分应是金元时期的建筑,这也可能就是稷王庙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稷王庙正殿墙壁上挂着《无梁殿简介》的牌子。
正殿下方放置的一口大钟,据看庙老者介绍,该钟是明代物件,从钟上的刻字可以看到,是从其它地方移至到这里的。

大钟旁边的石碑。

正殿的另一侧的墙边,立着一块文保碑,内容是在1965年由山西省政府所立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中比较有看头的一个地方就是大殿前方的几根柱子,其中有一根是石柱子。据看庙的老者介绍,稷王庙的大殿原来都是石柱子,后来由于时间太久等多种原因,只剩下这根石柱子了,是明代以前的老物件。

相传在上古时期,后稷开始教民稼穑于此,也就是教人在此地种粮食,因此此地名叫稷神山,俗称稷王山,后人为了纪念后稷而建了这座庙。
稷王庙内供奉着后稷。

正殿檐庑殿顶,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


正殿的斗拱。

大约7:3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40公里来到了万荣县八龙寺塔继续参观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