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霞光彩虹71
霞光彩虹7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663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源】济渎庙

(2016-09-21 12:59:51)
标签:

济源

济渎庙

国宝

旅游

杂谈

分类: 河南旅游

                               济源济渎庙

    2016年9月11日下午,我们游览完焦作神农山后,找了一家饭店吃过午饭后,直接开车来到了济源市济渎庙继续游览,我们到达的时间是15:25左右。 

    下幅照片是济渎庙的山门。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的山门又名清源洞府门,是三间四柱木牌楼,目前是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

    下幅照片是济渎庙山门——清源洞府门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山门上的木质斗拱。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下幅照片是济渎庙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古时候,因为济水独流入海,古人便把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济渎庙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来祭祠兴云布雨,这样能促使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且程序繁、礼仪多。从汉代开始,朝廷每年都派遣重要官员定期祭祀已成为礼仪定制。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渎神建庙。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贞元十二年(796年),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祭祀一次不容易,故在济渎庙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被封为北广泽王。宋、元扩建,至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庙宇扩建到400亩,占地33万余平方米。自隋代起,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至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未断,庙貌不衰。

    济渎庙的导游图。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现存的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临渊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

    下幅照片是清源门。
【济源】济渎庙
    清源门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清源门内的四尊佛像,也不知都是谁?反正知道不是四大天王。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在清源门的右侧有《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内的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是古代祭祀胜地,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为济源胜景之一。

    在清源门的东北侧是济渎北海庙图志碑。
【济源】济渎庙
    济渎北海庙图志碑,该碑的上面已经建造了一个亭子。
【济源】济渎庙
    济渎北海庙图志碑所在的亭子内部的墙壁上,有介绍与该碑有关的一些知识的宣传图片。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在清源门的西北侧,也就是在济渎北海庙图志碑的正西是大明诏旨碑。
【济源】济渎庙
    大明诏旨碑刻立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宽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统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而颁布的圣旨,字体工整,遵劲有力,此碑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明诏旨碑的上面也是建造了一个亭子。
【济源】济渎庙
    大明诏旨碑所在的亭子内的墙壁上,有一些与该碑有关的知识的宣传图片。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在济渎北海庙图志碑的北面是一个平台,平台的中心有一只赑屃,它所驮的碑已不见了踪影。但是在它的周围是秦兵马俑,制作的形象非常逼真,可以跟西安临潼的兵马俑有一拼!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内放置这些兵马俑,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像济渎庙跟秦始皇兵马俑没有多大关系吧?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不过,济渎庙内的这些兵马俑还是有一些观赏性的,如果游客没有临潼兵马俑,来到此地观赏兵马俑的形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在兵马俑的正西的位置同样有一个平台,上面也是有一只赑屃,没有碑,这只赑屃雕刻的圆圆的眼睛,长长的嘴巴,一副活泼可爱的模样,这只赑屃应该还在上幼儿园。【济源】济渎庙
    继续向北,就是渊德门。
【济源】济渎庙
    渊德门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在渊德门内的东墙上有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罗哲文在2002年重访济渎庙的题词“四渎遗珍”。
【济源】济渎庙
    走进渊德门后,首先看到一株古汉柏。
【济源】济渎庙
    古汉柏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穿过渊德门后,该院落的正北方是寝宫,下幅照片远处的建筑就是寝宫。
【济源】济渎庙
    寝宫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屋坡平缓,斗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寝宫内正中的位置供奉着好像是济渎神夫人;在寝宫的东北角的,济渎神躺在床上,床边站着两位,一位拿着河神的官帽,另一位拿着河神的靴子。由于寝宫内有道士看管,所以我没有在寝宫内拍照。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寝宫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寝宫的木质斗拱。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内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是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用“双圈”圈阅的受保护的全国重要古建筑群中,济渎庙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以来国家对济渎寝宫、清源洞府门等先后进行修葺。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寝宫的北面是临渊门。
【济源】济渎庙
    临渊门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在临渊门的正北就是济渎池。济渎池又名小北海、龙池,和珍珠泉共为济水东源。济渎池内泉水清澈,遍地涌金。环池亭阁玲珑,古色古香,是珍贵的北方古典园林建筑。

    下幅照片是济渎池旁的龙亭。
【济源】济渎庙
    龙亭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龙亭内的木质结构。
【济源】济渎庙

    站在龙亭内向北看到的济渎池和临渊阁。
【济源】济渎庙

    济渎池上的临渊阁、知春亭、水殿、龙亭、海眼等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经过维修一新,目前回廊朱栏,曲径通幽,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是一处极佳的游览胜地。

    下幅照片中右侧的建筑是龙亭,左侧的建筑是临渊阁。【济源】济渎庙
    临渊阁前的石栏杆是中国保存唯一最为完整的宋代石栏杆。下幅照片中的建筑是龙亭。
【济源】济渎庙
    在龙亭内,靠近济渎池一侧的两个石刻人物塑像。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渎池西北侧的碑亭。

【济源】济渎庙
    碑亭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碑亭内的石碑。
【济源】济渎庙
    从济渎池往西,就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济水之源,济水之源实际上就是一个水池子,周边应该有泉水汇入其中。
【济源】济渎庙
    济水之源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济水之源的旁边是下幅照片中的白虎亭,亭子内部是一个小水池,由于看到内部的池中有鱼类在游动,应该确定该池子与济水之源的大水池是相通的。
【济源】济渎庙
    白虎亭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白虎亭上面精美的砖雕。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从济水之源往南游览,也就是从中轴线的西侧从北往南走,路过一片竹林。
【济源】济渎庙
    不多远,就来到了长生阁。

【济源】济渎庙
     长生阁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长生殿内的场景。【济源】济渎庙
    长生阁的高台石壁上,横嵌着元学士许有壬写的“天下第一洞天”六个古朴雄浑的大字。

【济源】济渎庙

    “天下第一洞天”石刻下方集中存放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石刻碑碣数十幢,其中金大定年间的创建石桥记,书法劲健,其拓片曾经出国展览。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写的“投龙简记碑”,笔致雄劲而秀润,尤世人所称道。

【济源】济渎庙
    “天下第一洞天”六个古朴雄浑的大字旁边有“道教十大洞天”的介绍。
【济源】济渎庙

    在“天下第一洞天”石刻的南侧的一个院落中,有一棵将军柏。

【济源】济渎庙
    将军柏寝宫旁边有一幢“古汉柏图志碑”。碑上题有一首七律诗:“老树何年荫柘黄,至今犹带紫泥香,材高岂但倚廊庙,岁久还须作栋梁,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从诗意看,“古汉柏”也就是现在巍然尚存的“将军柏”了。这棵粗可七人合抱,高达三十余米的老树,传说为唐初叱咤风云的名将尉迟敬德奉命来这里监守大庙时,曾经把战争年代自己使用的钢鞭挂在树枝上。五代后汉皇帝为了追念他的功绩,便封此树为“将军柏”。至今这棵经历千有余年风霜苦雨的老树,依然是老干扶疏,新枝茂密,真可谓是“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难怪在“四害”横行时期,有人游济渎庙,观看了这棵挺拔的“将军柏”,无限感慨地写诗赞颂道:“扭断腰身剩薄皮,新枝依旧翠云垂,济渎庙里将军柏,暴风飙风总不移”。
【济源】济渎庙
    在该院落的正北侧是玉皇殿。
【济源】济渎庙
    玉皇殿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玉皇殿前的石狮子,从风化程度上看,应该有一定的年头了。【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玉皇殿前的石碑,赑屃风化严重,该石碑看来是后立的。
【济源】济渎庙
    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
【济源】济渎庙
    玉皇殿的木质斗拱,伸出的木头是“龙”的模样,在全国很少见。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在该院落的西侧的配殿就是下幅照片中的场景。
【济源】济渎庙
    西侧配殿内的场景。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济源】济渎庙
    该院落中的东侧的配殿。
【济源】济渎庙
    东侧配殿内的场景。
【济源】济渎庙
    继续向南走,就来到了太清殿。
【济源】济渎庙
    太清殿的简介。
【济源】济渎庙

    太清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金身塑像。
【济源】济渎庙
    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如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高贵禀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游览到此时间大约是16:00左右,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游览济渎庙中轴线东侧的建筑,而是直接开车260公里左右回家——安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