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林州洪谷山
2013年10月19日,我们再次游览了河南安阳市林州洪谷山景区。
洪谷山风景区,位于林州市城西南15公里处,因景区内遗留的古代文物众多,因而有着“文物宝谷”之美称。史书《隋书·地理志》记载:“林虑县有林虑洪”。林虑洪即洪谷,又名洪峪,俗称洪山。这林虑洪的景色非同一般,群峰环绕,溪流潺潺,十二峰直耸云间,中间是一道深谷,深谷内有三级悬瀑高达百丈,犹如一卷长纱。
洪谷山景区导游图。

到达林州市后沿着省道S228南行10公里左右,路的西侧有一座仿古建筑的牌坊,这是进入洪谷山景区的首道大门了。牌坊高14米多,宽有13米多,四墩三门,牌坊上写有“洪谷山”三个大字,两旁刻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天造地设飞瀑流泉皆图画”,下联是“鬼斧神工石窟栋宇尽文章”,一副对联彰显出了洪谷山的精髓所在。
穿过景区牌坊前行2、3公里就来到了景区大门,大门的右侧墙上写有“洪谷山欢迎您”的标语。

在景区门口办理进入手续后,直接开车2、3公里就来到了景区内的停车场。站在停车场上向西远望洪谷山,一副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呈现在眼前,掩映在绿树中的洪谷塔、洪谷山大殿和谢公祠等建筑清晰可见。

穿过停车场西侧由洪谷池内流下来的一条河流,就来到了洪谷山景区内的谢公祠。下图为谢公祠的山门。

谢公祠内供奉着明朝林县的县令谢思聪,当年他发现林县地区缺水,便发扬红旗渠精神,带领当地村民在洪谷山中开挖了一条水渠,使之成为当年的一条“生命渠”,与现在的红旗渠有一拼,只不过是规模小了点,他切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这条水渠被当地人称为谢公渠。
谢公祠院内的谢思聪塑像,塑像后面是大殿。

从谢思聪的塑像上可以看出,谢公身穿一身官服,头戴官帽,左手握着腰带,右手捋着长胡须,在沉思如何建好谢公渠,尽早为民造福,表现了一个古代官员勤政爱民的情怀。

谢公祠内供奉着谢思聪,塑像的两侧有一副对联,精准地描述了谢思聪的事迹,对联的内容为“历代名臣居第一,谢公德业此为先”。

在谢公祠西侧的洪谷池,池内的水由山上的泉水汇集而成。

在谢公祠的北面是一座唐代砖塔。




洪谷塔塔基的入口

洪谷塔内供奉的佛像。

在洪谷塔的西侧是洪谷山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佛像。

大雄宝殿内两侧的十八罗汉塑像。


大雄宝殿内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




在洪谷塔的北面不多远的地方是菩萨楼。
菩萨楼又叫观音楼,内供奉着送子观音。

菩萨楼内的墙壁上绘有十八罗汉画像。


菩萨楼内墙壁上精美的壁画。


菩萨楼的东面是千佛洞。





千佛洞的东面是隐庵,实际就是一个溶洞,里面有后人摆放的佛像。


在隐洞的东侧是唐代大缘禅师摩崖石塔。







在菩萨楼的西侧是塔林,虽然经过岁月的磨痕,塔上和塔基上雕刻的画像已风化严重,但是当你步入塔林之中,仍然感到这些文物的壮观。

塔林中塔的基座上的石刻动物像。

在洪谷池的西侧的小山上由一个亭子,叫“五松亭”。

向洪谷塔的西北方向前行是一条上山的道路,道路的旁边是一个小水渠,就是谢公渠。

谢公渠

沿着上山的道路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国画石。

国画石实际上就是一块较大的石头上凹凸出来的部分有点像中国地图。

在国画石附近向西北方向远看山体,有一双龟望日景观。

山体像两只尾部紧挨的乌龟在仰望太阳。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静谷石刻处。

在上山的路旁的巨石上写有“幽”字。

穿过静谷石刻后,就来到了太平寺塔林。



塔上头部被损坏的佛像。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荆浩隐居处。


继续西行就来到了洪谷叠瀑,也就是四级瀑布处。


下图为四级瀑布旁的观景台。


从观景台登上山顶,远远望见高高在上的最高山的山顶上隐隐有一些房屋建筑,有继续上山的人说那就是“金灯寺”,属于山西省的景区。金灯寺的简介,来自于网络。

从我们当时所在的位置登上去至少要2个小时,我们直接放弃了继续登顶的念头,稍事休息后直接下山开车回家,结束了当天的游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