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府署
2015年3月21日,我们参观完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后,我们来到了位于河间市的河间府署。
河间自北宋置府以来,河间府、县并存共计800多年。现在的河间府署是在原址上重修的,是目前国内制式最完整的衙署建筑,主要景点分东、中、西三路建筑。
河间府署的景区导游图。

河间府署的展示的景区实物模型图。

河间府署坐北朝南,内部建筑沿中轴线一字排开,河间府署的第一道大门,俗称“衙门口”。衙门口为三开间门厅,为悬山式建筑。河间府署正门的门外建有一个八字围墙,俗称“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说的就是这里。

河间府署的门口的警示碑。

进入写有“河间府署”的大门后,首先看到的是仪门。仪门是古代官衙的第二重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期不同品级的官员相见都有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知府品级相当的文武官员来访,知府方出仪门迎接共进大堂。

穿过仪门后,看到一个名叫“戒石坊”的牌坊,上面写有“公生明”。

戒石坊的北面就是大堂。大堂又名“正堂”,面阔无间,前有报厦三间,河间府署的大堂始建于元代,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给人以空旷肃穆的感觉,这里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这里又是知府拜牌迎旨、举行隆重贺典及知府公开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


大堂前的“保厘堂”的巨型匾额由明代严嵩所书。


大堂内两侧摆放着古代官员出行的交通工具——轿子和马车。

大堂背景“仙鹤图”的北面是一幅绘画,名为“瀛洲行乐图”。


穿过大堂后,就来到了穿堂。穿堂主要是在大堂审理案件的前后或者中间在此临时休息,或者遇到案情变化在此商议策略的一个场所。河间府署是除了北京故宫外的唯一一个带有穿堂的衙署建筑。

穿堂内的场景布局。

穿堂的北面是二堂。二堂是古代知府经常召集下属议事的地方。在古代,接见外地官员和本地乡老文俊、复审案件和举行一般礼仪活动主要在二堂举行。

在二堂内的西部有一组人物蜡像。坐在长桌旁的是蒋之奇,江苏宜兴人,元祐6年(公元1091年)9月出任北宋第60任瀛洲知府。旁边站着的人是苏迈,苏东坡的长子,元祐5年(公元1090年)10月出任瀛洲治下的河间县知县。蒋之奇与苏迈之父苏东坡、第59任瀛洲知府钱勰、以及王仲至,关系密切,合称“元祐四友”。著名的“春娘换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苏东坡和蒋之奇之间的事情。

在二堂内的东部也有一组人物蜡像。坐在长桌前的是包拯,后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侍卫。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元祐4年(公元1052年)7月,出任第33任瀛洲知州兼高阳关路安抚司(河间帅府)安抚使。在任上曾上奏《论瀛洲公用》、《请放高阳一路负欠》、《请选雄州并高阳关官吏》三道重大奏章。

二堂所在的院落的东部是钱谷房。目前钱谷房展室内主要通过图片的文字的形式展示了幕僚的由来及清朝时期曾在河间府任职的著名的四位幕友。

二堂所在的院落的西部是刑名房。目前刑名房展室内主要通过图片的文字的形式展示了不同时期著名的幕友手册及三则警示故事。

二堂的北面是三堂。三堂是知府日常办公的地方。审案时间一般在上午,有案则在大堂或者二堂审理,下午在三堂办公、批阅各种文件。三堂又称签押房。

三堂内的物品摆放布局。

在三堂的西面有“循环取暖火道”遗址,是在2010年3月清理时发现的,是清代的遗迹。

三堂北面是内宅。内宅是古代知府及其家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所悬的匾额为“勤慎堂”。

在内宅内的屋内,有一组“知府奕棋”的人物蜡像,描述的是知府颜胤绍在河间任上与夫人奕棋的情景。公元1642年(崇祯15年),满清铁骑绕过北京南下攻河间,河间知府颜胤绍、河间知县陈三接、兵备事佥赵廷等人率军民力战拒敌。城池被清军攻破后,颜胤绍及夫人和一家老少十余口,陈三接与夫人武氏、赵廷一家十四口人,宁死不屈,均壮烈自尽身亡。

理刑衙,在二堂的东面。

巡捕衙,位于三堂的东面、理刑衙的北面。

巡捕衙内展示的墓志铭。
经历厅,在大堂的东侧,紧挨大堂,是知府衙门内掌管出纳文移诸事的机构,负责六房文书的收集、送签、派发、收藏等。

经历厅内有一组人物蜡像,蜡像场景内容表现的是“乾隆帝过河间赐金”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公元1751年(乾隆16年)夏,乾隆皇帝南巡回京路过河间,正好逢上雨后,道路泥泞难行。此时,河间百姓正在路上不辞劳苦地修道铺路,致使车马畅通无阻,乾隆皇帝见状大为感动,因而召见河间知府王俭,赐白金50两,命令王俭分赐给相关百姓,以感念百姓修道的勤苦。

大堂前面的院落的东西两侧房屋是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现在内部均开辟成展厅,内部展示的不同的展品。
吏房主要是办理本府官员的任免、考绩、升降、填报文书、呈送吏部备案;并为本府官员出具调任、假期证明;以及负责本府应试贡生、举人亲供、甘结、印结的上报。现在吏房展厅内部展示有河间府内的机构设置、品级俸禄,一到九品文武官员的補子。

户房负责掌管本府土地、户口、赋税、财政,以及勘灾救荒,并负责向上级解释款项。现在户房展厅内部展示有河间府历代户口一览表、古代户籍与人口、知府的俸禄、明清时期的钱币和器具、清代官吏塑像及知府出巡图。



礼房负责掌管本府坛庙、祭祀祭奠、宗教,办理学校科考,学田学产,旌表节孝、义行、忠烈,举办乡饮酒礼,制定乡规民约、出巡仪卫鼓乐、主官之信札名帖、告谕请柬。现在礼房展厅内部展示有元明清时期河间府境内的书院名录,清朝时期的签押、考试、揭榜等科考场景。




兵房负责军户册籍、城防、剿匪,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士,经理驿站夫马,运送武举人员,管理军械、兵房、演武场地,掌管本府车马、扛轿夫役及三班卯薄。现在兵房展厅内部展示有河间历史上的君子馆之战、七裹井战役等著名的战役、河间秋操、明清时期河间府的驻军情况、古代兵器实物等。


刑房掌管刑事诉讼、监狱以及过往差犯和堂中诸事,兼管民事案件。现在刑房展厅内部展示有古代刑法的发展、大堂秋审的描述及明清时期的刑具实物。

工房掌管本府的山川、城池、关卡、道路,负责建筑维修城垣、坛庙、衙署、学校、仓库和监狱,组织水利工程,负责铸造银两和兵器。现在工房展厅内部展示有清代河间府境图、历代城池图、府城还原沙盘、河间府境内的历史古迹模型。

在刑房外面的走廊上,有一口古井。该古井是河间府衙内的明代的古井,经过清理后,发现该地下水不干涸,水质甘甜清澈,矿物质含量丰富。

诗经斋在大堂的西北方向,处在中轴线偏西一点。诗经斋是田国福先生的堂号,收集《诗经》典籍成为世界吉尼斯之最,为《诗经》古籍版本收藏级学术研究的重要之地。




在诗经斋的北面是管粮衙。


管粮衙的内部展品,为武将铠甲。

管粮衙门前的花园,院中有一个亭子。

在西轴线上,最北面是同知署,当天未开放,可能正在装修。

在同知署的南面是狱神庙。





在狱神庙的南面是司狱司,也就是监狱。




在司狱司城墙上向北看到的狱神庙。
在东轴线上,从北面开始依次是河间驿、马政衙、理刑厅、清军衙,以上4个场所主要是景区的办公场所,谢绝游客参观。土地祠在东轴线上的最南端,要参观必须从河间府衙外面进入。
土地祠,也就是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神的庙宇,又称福德庙、伯公庙,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在古代,官员和百姓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土地庙烧香祭祀。

土地庙的大殿,内部供奉着土地爷。。


土地庙内墙壁上的绘画。


在土地庙的的北面是守真祠。守真祠内供奉着刘完素(约1110年——1200年),字守真金代医学家,河间人,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参观完河间府衙后已是中午,我们吃过午饭后便开车来到了沧县的纪晓岚故里,游览了纪晓岚文化园和纪晓岚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