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蔺相如庙
2015年1月10日,这个时候的天气,在北方应该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但是当天安阳及周边的天气阳光明媚,温度适宜,非常适合旅游,于是我们选择了去邯郸游玩一圈。
我们首先去了位于邯郸磁县南城乡羌村的蔺相如庙。蔺相如庙原有古庙三楹,庙内有蔺相如塑像,蔺相如墓在其庙后,后毁于历代的战乱中。现在的蔺相如庙是1997年3月重修的,2000年8月完工,占地20余亩。蔺相如庙座北朝南,最南面为蔺相如庙的前院,有一古戏台,东西长15米,南北宽10米,台下有一劵洞。因其南面临一小河,因此南侧的台基立面约五、六米高,非常雄壮。穿过券洞,沿主神道进入前院,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宏伟、金碧辉煌的山门,山门是一个复合型的建筑,它把古代经典的牌坊和传统的卷棚式过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山门的正额“蔺相如庙”四个鎏金大字为当代书坛副主席刘炳森所书,而山门正厅两侧的楹联,更是书文并茂,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书:“精忠贯日月,一代名相安社稷;肝胆照河山,千秋正气满乾坤。”;中国著名书法家卢中南先生所书的“名相卧太行,千秋功绩垂青史;琼宇祠先贤,八方黎庶乐尧天”楹联。

山门两侧的宋诗碑和朱诗碑。


登上九级石阶,进入山门,就来到了中院,亦称为庙院。

庙院主建筑为赵上卿蔺公相如的享堂大殿,面阔明三暗五,进深三间,庙门上方的匾额上写有“精忠之式”四个字。

享堂大殿内塑有蔺相如像,塑像上方的匾额上写有“千古垂范”四个字。

大殿墙壁上绘有完璧归赵、秦王击缶、负荆请罪、小巷回车等精美的壁画。



两侧有厢房,现在开辟成“蔺相如纪念馆”。 我们当天去的时候未开门,因此也不知纪念馆内都是什么展品。

在享堂大殿的后面就是千古名相的长眠之地——蔺相如墓,墓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刚刚修好的墓前的墓碑不知何时被何人毁坏。

有墓碑的蔺相如墓,来至于网络。在蔺相如墓前矗立着一道黑色的青石墓碑,上书:“林末赵上卿蔺公相如之墓”。这碑文很是耐人寻味,这“林末”两个字当如何解释呢?因为其来自一位老人记述的碑刻所载,至今仍众说纷纭。一种解释为“临末”的译音,是指蔺相如的晚年;另一种解释则更趋于合理,说是“夕阳下的荒林”。因为蔺相如归葬羌村,就是秦攻邯郸时,蔺相如带家人离都出走,傍晚到达羌村东南的一片荒林之中,结草过夜后,在羌村南河北岸上抵御秦军,尔后隐姓埋名,融入村中,最后葬于羌村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就出生在此地附近,幼年曾因水灾随母逃荒到磁县羌村,长大后在赵国为相,晚年病逝后葬于羌村。蔺相如在赵国几十年,在赵都邯郸周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如:中华街南门里社区的“蔺相如回车巷”;邯郸县西南6公里处蔺家河村的“蔺相如故宅”;丛台公园内的“七贤祠”;蔺相如后裔明以后的北方祖源地磁县北贾璧乡北贾璧村等,这些成为后人缅怀先贤,启迪心灵的珍贵古迹。
从蔺相如庙的后门往南看,正前的的建筑是“蔺相如纪念馆”,照片右侧是功德碑,左侧的(功德碑的正对面)建筑是享堂大殿。

蔺相如庙的后门(紧挨村中的主干道)门框上的画有“负荆请罪”的画。
蔺相如庙并不大,半个小时时间就游览结束,我们直接开车去了位于邯郸市黄粱梦镇的邯郸古观进行游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