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白佛山、戴村坝、水浒影视城、腊山
2014年10月4日一大早,我们就在东平县城吃了早点,喝的粥,吃的是当地的一种名吃,是特香的馅饼,馅饼的名字忘记叫什么了,该馅饼有类似于河南浚县的子馍。
吃完早饭,我们开车4、5公里匆匆赶往白佛山景区,到景区时间还不到早上7时,此时景区大门开着,无人把门,进入景区的大多数是当地早晨晨练的人。于是,我们直接进入景区开始了当天的旅游。

白佛山又名危山、金螺山,俗名“白虎山”,海拔370米,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镇焦村正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的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共分四窟,造像148尊(今存132尊),年代从大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其中主窟内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园雕座像身高6.7米。白佛山山名的由来是因为山上有了佛像之后,因山石呈白色,故称此山为“白佛山”。
进入景区后,首先来到了一个广场。该广场名叫圣水观音雕塑广场,广场呈圆形,半径为50米,主体雕塑由佛教造像群雕成,高20米,其中观音塑像高6.19米,可在主体雕塑顶部上下移动。雕塑四周设计十二生肖许愿池、钟鼓环音廊等景观,雕塑、喷泉、灯光等各系统,伴随佛教音乐,不断变幻各式造型和颜色,呈现庄严、神圣的意境。圣水观音,是观音的一个别称。


夜色中的圣水观音雕塑,景色美丽至极,令人流连忘返,照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穿过圣水观音雕塑广场前行,上山的山路掩映在两侧的松柏树下,行走在石阶上,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爬山的疲劳感顿时烟消云散。
继续爬山前行,来到三教寺门前下方10米左右的一个观景台处,稍事休息一下,俯看山底的景色,圣水观音雕塑广场一目了然。


登上10米左右的台阶,就来到了三教寺。
三教寺始建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初建时只有三间正殿,称“三教堂”,元代重修,明至清代增建了钟楼等,后更名为“三教寺”,昔日的三教寺,己破烂不堪,为了抢救中国北方最古老的三教合一建筑,1997年经过多方筹资进行了修复,在修复过程中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三教寺就是修复后的面貌。三教寺主殿内的塑像共三尊,中者为释迦牟尼像,其右者为“文宣王”孔子像,其左者为“太上老君”老子像。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一处石刻前,该石刻为大明万历年间的摩崖刻字《白佛山赞》,赞文曰:金螺为名,清汶为带。山峙水流,占尽气盘。雄震一方,瞿坛所在。发祥须国,人文累代。巅壑飞云,弥漫世界。祈祷虔诚,霖雨即届。福我生民,亿兆永赖。柏亭为赞,同垂千载。这篇赞文字体汉隶,笔法古朴,脉出《张迁碑》。它的大致意思是:白佛山为东原名山,山前有汶水如玉带宛延西趋,山水相映,是一方风水宝地,特别这山,更是一方圣山。山上有释迦牟尼佛祖,使东平成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山巅幽谷处,有双洞吐云,黑白两色,旋绕山顶,向外扩展,当人们此时虔诚地祈祷,老天会立降甘霖,山区得雨,百姓受益,衷心期盼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亿万年惠及后人。铭赞文,建柏亭,同垂千载。

从“白佛山赞”石刻旁穿过,前行二三十米就来到了白佛山石窟群处。下图是即将登上白佛所在处看到的石屋。


石屋门口的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隋代大佛”三个字。

因石屋下方的门是用钢筋焊制的简易门,缝隙有10几厘米宽,虽然大门紧锁,但是游人还是可以轻松地在门口处仰望白佛的尊荣的。
石屋内为主窟,即隋窟,窟口面阳,内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园雕座像身高6.7米,稳坐莲台,面目端庄,神态凝重,气韵非凡。据专家考证,此像既有中国其它石窟隋代造像共有的特点,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保存如此完美全国实属少见。
主像的两侧即东西两壁,排列十多排小龛,每龛造像栩栩如生。每龛造像多在1—5尊不等,大者高0.5米,小者仅有十几厘米,或端坐莲台,或合掌而立,神态各异。龛旁有像主题记,笔法古朴,线条雄健,字体有从隶到楷过渡阶段的风范。东壁下方这一长方形龛,内雕的是《涅图》,即释迦牟尼升天悼念仪式。主像头南仰卧,肋骨裸露,象征释迦牟尼入殓前的艰辛修行;十大弟子围坐身旁,有的抱脚抱头,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低头默哀,各流露了悼告师父的真情,是一幕活生生的吊丧图。窟外有大隋开皇七年寺主王子华□□□等刻字。这尊释迦牟尼佛,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的专家考察后认定为“齐鲁隋代第一佛”,释迦牟尼佛的雕刻技法是南北朝刻法的发展,衣褶线条有独特风格,有浓郁的民间风采,被誉为一曲美妙的“下里巴人”。


在白佛的旁边还有一些小的石窟造像。

观赏到白佛石刻像后,该景区的精华也基本上看到了,于是我们下山前往当天的第二个景点——戴村坝景区。


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南城子村附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来到景区时,戴村坝上的水不多,仅仅看到是一个大坝。


戴村坝有水时的壮观景象,照片来自于网络。



戴村坝横截大汶河,坝下为大清河,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辞海》、《中国水利志》均有载。
戴村坝旁边是“戴村坝纪念馆”,纪念馆门口有汶上民间治水专家白英塑像。

戴村坝纪念馆内的墙壁上有毛泽东主席为戴村坝的题词,题词的内容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毛泽东”。

纪念馆内有修建戴村坝工程的人物模型。

据史料及碑文记载,戴村坝最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成祖继位后,开始做迁都北京的准备。他首先考虑到江南的物资北运到京师所用,“漕运之利钝,全局所系也”,因而决定治理大运河。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等奉命疏浚运河。当时大运河从济宁到临清的运河地段多丘陵,地势高,“河道时患浅涩,不胜重载”。元代曾在罡城(今宁阳县境内)筑坝,迫使汶水南入洸河,流至济宁,再分水南北以济运道。但济宁向北至南旺一段,水爬坡上行,终因水势不足,时常干涸。宋礼等官员便采纳了汶上民间治水专家白英提出的“引汶绝济”的建议,破元代罡城坝,使汶水不再流入汶河,迫使水西行,并在汶水下游大清河东端戴村附近拦河筑坝,遏汶水入小汶河南流,“使趋南旺,以济运道”。
戴村坝示意图


宋礼等人征调大批民夫和能工巧匠,克服了道道难关,终于修成了一条长5华里的全桩型土坝,每遇重运,聚沙为堰截水南流,伏秋大讯任其冲刷。天顺五年(1461年)增筑培厚,此后连年增土培护,百余年未有大动。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侍郎万恭垒石为滩,未及二年冲毁,再筑土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总河潘季训在北端筑石坝,名曰玲珑坝。万历二十一年尚书舒应龙在南端筑石堰防冲名曰滚水坝,中留石滩泄水名曰乱石坝,自此形成一道三坝连接的拦河石坝,明清后统称为戴村坝。
戴村坝上的水兽石雕,目的是为了镇住水怪。

戴村坝旁的墙体上写有“戴坝虎啸”几个字。
大坝修成之后,拦汶水顺小汶河南下,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分水南北。一般情况,三分南注,七分北流,即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说。从此,妥善地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断流的现象,使船只畅通无阻。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大运河便成了交通大动脉,每年从东南运粮米等物资数百万石,接济京师。
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多次对大运河进行治理,其中对大运河供水枢纽工程戴村坝更为重视。民国期间漕运断绝,多年失修,经东平县县长史介繁申请,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进行了一次维修。解放后至1990年为保持工程完整,先后于1965年、1967年、1974-1977年进行了三次整修,1990年补抛了坝下根石。2001年进行了溃口抢护工作。2002-2004年对溃口水毁工程进行恢复,2004年8月,工程竣工,2004年先后出现三次较大洪峰,来水超过26亿立方米,为近四十年来最大径流量。新修戴村坝经数次洪水考验,坚如磐石,岿然不动。在历次加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原有设计,逐渐形成修建后规模的戴村坝。为了“念古人身处岩穴而心在天下,行在一时而及万世之功德,令后人敬仰”。提醒人们:“事水利而责任重大,岂敢懈怠”。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于2005年6月立此碑以为纪念。
当登上南端坝台时,举目北眺,不禁为这一古代建筑而赞叹。长400多米的大坝,从南向北伸去,象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夏季汶河水至,戴坝虎啸奇景重现,激流飞瀑,长虹卧波,蔚为壮观。
游玩完戴村坝后,我们直接开车去了水浒影视城。
东平水浒影视城位于山东东平县,景区内以唐宋建筑为主,规模宏大、场景群集,主要有府邸衙门、英雄府院、街区铺面、市井商家、酒楼茶肆、紫石街、王爷府、太师府、太尉府、青楼、御龙坊等仿宋建筑,古风浓郁,工艺精湛,细致逼真,86年拍摄的电视剧《水浒》就在这里拍摄。
东平水浒影视城景区的第一层大门,大门是一个仿古的木质建筑,上写有“水浒古镇”四个字,该大门是景区的售票处。

水浒影视城景区的入口处



景区大门的入口内侧的城墙上写有“汴京”2字,看来是宋朝时期的古开封城。

景区内的东平府

在景区内,有装扮成武大郎的形象,肩挑行李在卖“山东名吃武大郎烧饼”。

端王府,就是好跟高俅一起踢球的那位的府邸。

景区内的金銮殿,在金銮殿上照相要掏钱。

景区内的景观

仿制古长安城的牌坊

站在城墙上俯看景区

景区内放置了一块巨石的道具,看起来我在搬起来这块石头挺“费劲”,实际上这块巨石是由泡沫做的,相当地轻。

景区内的一食品作坊内,工作人员穿着古装在做炊饼。

景区内的井

城门口墙上的“缉拿令”。


李员外招亲的楼阁

景区内的比擂台

景区的出口,名曰“万寿门”。

游玩完东平影视城后,我们直接开车50多公里来到了位于东平湖边的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平湖西岸,面积3.5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72座,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石险、洞幽、树奇,绿荫掩映,秀丽多姿,共有大小景点5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清宫”、“老虎洞”、“马跑泉”、“泰山行宫”、“玉皇殿”、“瞰湖亭”。腊山被誉为“小岱峰”,其景色以奇、险、幽著称,山水相连,胜景重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尤其称绝的是奇松怪柏,满山险石兀立,松柏交错,长势奇特。腊山古代建筑依山势而建,悬崖族拥,翠柏虚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游腊山曾留下了许多麒麟送子图石刻,乃为国宝,实为罕见。



进入景区后,首先看到一个古乐台,该乐台始建于元代,以后历代多次重修。


古乐台的对面是一座聚孝堂,内有古代24孝人物塑像。



上山的山道上有“腊山奇秀”4个字,字体俊秀飘逸,挥洒自如,一看落款是“吴法宪”题写,也不知道是不是文革期间林彪死党、原空军司令的那个吴法宪。


山顶看到的东平湖

下山来到景区大门内侧时,听到活泼欢快的《小苹果》的音乐,并有舞者在随着音乐舞动。

游玩完东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后,我们直接开车250公里左右回到安阳,结束了2天的国庆快乐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