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鹤伴山、济南大峰山齐长城
2013年7月15日,我们一大早从潍坊上高速,沿青银高速向西行走150多公里来到了邹平县鹤伴山进行游玩。
鹤伴山位于邹平县城南10公里的西董镇,与章丘市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的白云山系,有“泰山副岳”之称,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这里河谷、瀑布、跌水众多,涧谷景观,各具特色,其植被条件好,森林覆盖近90%。1992年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
鹤伴山景区的图标

鹤伴山之名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长山县有一个姓石的书生,十年寒窗,箪食瓢饮,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但却屡试不第。一天,他入山寻幽,意欲排遣心中郁闷。行至白云深处,不料遇一老者,白发童颜,手持拐杖,唤他到一山洞中,授以医书三卷,并叮嘱道:“汝不为良吏,可为良医,救治万民病苦。此为长白医术,丹方尽在这云雾中。”说罢,老者化一仙鹤飘然而去,石生自得长白医书,便晓夜攻习,心无旁鹜,冬去春来,渐悟佳境。而后十年,他遍游三山五岳,阅尽人间世相,年界六十,他便回到长白山中居住,字号“长白山人”。一日黄昏时分,忽听门外扑通一声,竟是一只仙鹤跌落在地。山人仔细查看原来是仙鹤一条腿被箭射穿,鲜血淋漓。山人匆忙采来一把野菜,一把草根。野菜挤出汁液,给仙鹤拭伤口,草根捣成细泥,敷在仙鹤伤口,不几日,仙鹤伤口愈合,飞翔如初。这只仙鹤从此却留而不去,与山人相依为伴。茅屋破了,仙鹤街来山草修补;柴薪却了,仙鹤街来枯柴煮饭;粮米少了,仙鹤街来五谷充饥。山人怡然自适,专为寻常百姓治病。山人治病,与众不同。他观色诊脉后,便询问家事根由,尔后天马行空,纵论人心世道,消除病者尘世郁结烦恼。最后指点山中某些花草,让你自采煎食。凡登门求医者一次即愈,毫厘不收。一年春天,瘟疫横行,济南府各县哀鸿遍野,惟独长山县境内,免于劫难。因此,山东各县纷纷传扬:“华佗转世,长白山乃洞天福地。”后因拒绝进宫服侍皇帝,激怒官府,待官军赶之,只见山人回首招呼那只仙鹤款款而出,张开落大羽翼,驮载起长白山人飘然而去,宛如天边之云霓,消失与天际。官军个个目瞪口呆,无奈回去复命从此,长白山人不见了,仙鹤也没了踪影,尘世劫难依然继续着,但却留给后人一个“
鹤伴山”的美名。
进山的路旁有山泉水从山上流下,旁边有观景亭和2只仙鹤雕塑。

鹤伴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3年8月,曾有数十名抗日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而壮烈牺牲。鹤伴山入口抗日桥处立有抗日英雄群雕纪念像一座,气势宏伟,艺术精湛。

鹤伴山长生苑是以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以长白山生态环境为载体,以道教养生文化、仙鹤长寿文化、绿色休闲文化为主体而打造的人文景观。长生苑目前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2010年9月竣工,该道观气势宏伟,殿宇壮丽,景色幽雅,是山东地区颇具规模的一座道家宫观。

鹤伴山长生苑门前是一个牌坊,牌坊上写有“上善若水”四个字,牌坊前是一座石桥,名为“遇仙桥”。

鹤伴山长生苑的山门匾额题字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字体苍劲有力,各殿匾额、楹联为王学龄、苗培红等书法家所书。

进入鹤伴山长生苑的山门,就来到了第一进院,院子正中是长白山人殿,殿前竖立着一鼎大香炉。长白山人是邹平民间传说中古代长白山医德高尚的山中名医,据传当年一只受伤的仙鹤经长白山人悉心调治痊愈,与山人相依为伴,直至山人得道后驾鹤仙游。院中两侧建有配殿,供奉着供奉着文武财神。

长白山人殿内供奉着长白山人塑像。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长生苑的第二进院。进入第二进院内首先看到一个寿泉亭,亭子下面有一个寿泉井,据说长期饮用此井内的泉水可以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寿泉井的前面就是彭祖殿,殿内供奉着彭姓的祖先彭祖,两侧是碑廊,碑廊墙壁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彭祖殿内供奉着彭祖。彭祖,又叫彭铿,或云姓篯名铿,相传以长寿见称,原来是先秦传说中的仙人,著名的养生家,后来被道教奉为神仙。彭祖是颛顼的玄孙,父亲是吴回的长子陆终,母亲是鬼方首领之妹女嬇,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尧帝赏识。彭祖后来受封于大彭,是为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是传说中是彭姓的祖先。彭祖自尧帝起,历夏、商朝,商代时为守藏史,官拜贤大夫,周代时担任柱下史,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146岁,这是由于过去的历法和现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所致。据史料记载,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即60天为一年。


穿过第二进院就来到了长生苑的第三进院,院内正前方建有长生殿,两边是侧廊。长生殿内供奉的是寿星,即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古人常把寿星作为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星又称南极仙翁。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最早有建造寿星祠的记录之一。后来寿星几经演变成为仙人形象。明朝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

从山顶上俯看到的鹤伴山长生苑全景,整个道观的建筑布局一清二楚。该道观的布局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并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势的特点,建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其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全部为仿宋建筑风格,红墙灰瓦,沿中轴线,共分为三进院落。顺着山势,一层层逐级而上,依次是牌坊、山门、长白山人殿、彭祖殿和长生殿。

走出长生观后山门,一条陡峭的云梯有333级,可以直达山顶的鹤寿亭。



游览完邹平鹤伴山后,我们直接开车150多公里来到了济南长清区的大峰山齐长城景区。大峰山山势围合,三面峭立,曲如列屏,形若箕掌,因其顶峰高而大,故得名——大峰山。大峰山海拔446.9米,它南北长24华里,东西宽18华里,占地面积为12800亩。

进入大峰山齐长城景区后,首先就看到左侧的一个院落,门口写着“大峰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几个字,该纪念馆是一进三厢的小院,石砌平房建筑。大峰山地区曾经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长清的延安”,中共第一届长清区委就诞生在这里。

纪念馆内,放着过去农村使用的碾盘


在山的半山腰处有一个较小的庙,名字叫灵官庙,该庙供奉着是王灵官,王灵官是专管武将的天神,之所以将灵官庙设于此处,原因是让他把住山门,不让罪人恶鬼进山。凡是上山进香的香客都要在此庙进一柱香,意思是经过王灵官的允许后才能进山。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峰云观,峰云观最早创建于汉朝,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道教名观,是济南市最大的的道观。它红墙碧瓦,气势巍峨,周围山峦叠翠,泉水潺潺,自明朝起就香火旺盛,游客如云。有史料记载:元末明处有道长范真峰云游至此,发现山中经常发出祥光岚气,认为是修道的吉祥之地,于是广招弟子,募缘四方,扩建了这处修道圣地,观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环境清幽,鸟语蝉鸣。峰云观现保存有朱元璋四龙盘顶,大明耀眼和雍正帝飞舞盘旋,四龙戏珠的御碑,千年古槐,黑檀,百年古柏直入苍穹,主要建筑有:云根,月窟,回月楼,青龙潭,待月泉,关帝庙,玉皇殿,泰山行宫,神慧圆通,坐化神宅,等近20个景点,殿内所塑神像形象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在每一处都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
下2幅图中,远处挂有一个“茶”字的地方的对面就是峰云观。


峰云观的山门

在峰云观山门处设有左右厢房各一间,左边就是青龙神,右边便是白虎神。

在峰云观二山门处,有“云根”和“青云得路”两块匾镉额。云根,就是云彩出生的地方。“青云得路”匾额是民国二十六年官员陈仙携进香朝拜,而后连升三级,所以来这还原时题“青云得路”四个字。意思是:由此上大殿真心朝拜,就会青云直上,得尝所愿。一位游客在此观看到有彩云从“云根”处飘出时,触景生情留下了“烟霞横生妙趣,逗得游客寻觅”的诗句。
峰云观内的王母殿,殿内供奉着王母娘娘。


峰云观内的财神庙,殿内供奉着武财神关公。


峰云观内的药王殿,殿内供奉着药王孙思邈。


峰云观内的吕祖阁,殿内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峰云观内的“待月泉”,该泉是峰云观的一大奇观。在过去,每到冬季皓月当空、天气晴朗之时,该观内的道士就在“待月泉”边观赏月亮倒映在泉水中的影子,景色非常漂亮,令人心旷神怡。有古诗作证,该诗为:“月到天心月有影,风来水面风生情”。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大峰山的齐长城处,齐长城又名长城岭、大横岭,是齐国为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的军事入侵而建,也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齐长城西起长清区的孝里镇广里村,向东经双泉、马山、万德、历城、肥城、泰安、淄博,至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海滨,绵延600多公里,横贯18个县、市(区),穿越1518座山峰,全长1237.8华里,史称“千里之城”,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至今己有2500年前的历史了,堪称“中国长城之父”,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宏大、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大峰山齐长城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的走向是筑在阳坡陡险之处,如此建造的目的是在军事上易守难攻,该长城的建筑形式、结构、材料等是随地形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绝大部分建筑材料是取自于大峰山上的石头。


当天天气酷热难捱,登上山顶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浑身乏力。

大峰山顶上有大量的屯兵营遗址,该处屯兵营遗址均是由石头或者石板垒砌而成,大部分是后来景区的工作人员重新修砌的,有些石屋的屋顶已坍塌。



孟姜女哭长城是妇儒皆知的故事,这里就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长清区万德镇长城村就是孟姜女的故里,且当地还有孟姜庙遗址。当年孟姜女的丈夫在新婚第三天便被拉去修长城,一个月后,孟姜女寻夫骑马来到齐长城,在跑马岭上下马后,从城中打听其夫,正碰上本村的一个人,告诉她,她的丈夫在西城门垒长城时累死了。尸体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听言大哭直奔西城门。孟姜女比较健壮(从她下马处的脚印可以看出),守城的士兵阻拦,孟姜女一气之下边哭边扒,扒倒了齐长城,现在还保留着原样。

从峰云观沿山路一直向上,翻过齐长城一处山口后,石台阶开始下行,在快到谷底时拐了一个回头弯,小路通向了一处弯月形的山谷中,大峰山的著名景点——璇玑洞就坐落于山谷之中的崖壁上。当小路走到尽头时,一座近年修建的二层石楼——万佛寺展现在眼前。

万佛寺楼的中间有通往二层的楼梯,上得二层就来到了山谷前的一处宽阔平台上,站在楼梯口处望去,数个大大小小的洞窟分布于弯月形的山崖之上。其中有圣父母洞,石窟造像洞,连通洞等。
璇玑洞的北侧山崖上还有一人工洞窟,此洞内有石窟造像七尊,其中佛一尊,菩萨二尊,武士四尊。七尊石刻造像保存完整。

游玩济南长清区大峰山齐长城景区后,我们直接开车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