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霞光彩虹71
霞光彩虹7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663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2015-06-14 08:08:56)
标签:

旅游

新乡

分类: 河南旅游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2015年6月13日又是一个周六,我们去了新乡辉县的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进行了游玩。辉县距离安阳有130多公里,我们早上7时从安阳开车沿107国道南下,不到9:30就来到了天王寺善济塔。(以下照片均截取于本人旅游录像中)【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天王寺善济塔位于新乡市辉县市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目前已开辟成一个开放的小公园,塔的西侧是林荫遮蔽的广场,广场上是游人晨练、聊天、下棋、弹奏乐器的绝佳场所。广场上矗立着4块古碑。【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从古碑上的文字记载上可知,该塔建于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为七级六角形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塔身高24.4米,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通体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塔门在第一层东侧,由塔门进入该塔可登梯上至最上层,可惜当日塔门未开,未能登塔,实为遗憾。塔的每层塔心室都开有塔门可供游人向外眺望,欣赏周围的美景。天王寺善济塔塔形瑰丽多姿,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外形上还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是研究元代宗教建筑和佛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在该塔的东侧有一夯土高台,高5米左右,东西长30余米,南北长20余米,俗称“共姜台”,相传是西周时期的共姜,因丈夫共伯死后,在此守节的。登上共姜台,放眼向西望去,天王寺善济塔高高矗立在绿树之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我们就参观完了天王寺善济塔,直接开车将近4公里的路程就来到了辉县市百泉镇的百泉景区。百泉景区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山清水秀,风景旖旎,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据历史记载,百泉湖开凿于商代,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史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面积3.4万平方米。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近些年来地下水的无节制的开采,百泉景区的泉水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干涸,不出水了,现在的百泉湖内的水是由外部河流引进的,非常遗憾。百泉湖的南侧是山叫苏门山。百泉景区的门票20元,2015年锦绣江山全国旅游年卡免费。

    我们首先来到了百泉景区的东门(东华门),也就是正门,从外观上看有点仿制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建筑有些陈旧,应该需要维修了,我想可能是资金上不太充足吧。【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百泉景区共有3个门,出东门(东华门)外,两个门分别是南门(叫南华门)和西门(叫西华门)。进入东门后,首先看到一个景区导游图,导游图上对景区内景点的位置标注的一目了然,为我们的游玩提供了便利条件。【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我们来到了百泉湖的东南角,看到一个檐角上挑的四方形的小亭子,亭子上写有”课桑亭”,亭子的柱子上有楹联一幅,上联是“一境之内学栽桑固其本自沃其枝但愿话语应尽验”,下联是“十年之计在树木难于先必获于后待看衣被遍学生”,落款“光绪八年、知县潘江”。 课,就是讲授、教授的意思;课桑,就是把种植桑树养蚕的一些具体方法讲解给百姓听。亭子内有一通很特别石碑,正面向阴,正面顶端有“百泉游记”四个大字,落款是“光绪八年、知县潘江”。背面朝阳,背面的碑文主题是“课桑亭记”,记载了知县“方伯”在这里指导农民种桑养蚕的全过程。碑文说“利莫大于农桑,俗莫敦于耕织”,“只知素惰耕田,而外不知树桑……一遇灾荒,束手待毙”云云,之后就写了这位方伯知县千里迢迢从江浙湖州一带置买桑苗数十万株分发与百姓栽种,结果,成活者十有一二。后来,又运来数十万棵,方伯就在苏门山麓择旷地三片,谴人植之,躬亲示范,汲水灌溉,活者十有六七,有了经验,就在课桑亭这个地方亲自讲授给百姓听,让百姓回家种植……。落款是光绪八年,是一个叫做史春荃的进士所书。碑上的知县“方伯”实际上就是当时正在任上的知县潘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桑亭的修建,实际是当时的知潘江为自己表功用的,颂扬自己的丰功伟绩,是一个典型的做表面文章的“作秀者”。
    继续西行,穿过下马亭、跃进亭后,向北直接沿着百泉湖中的石板桥路就来了清晖阁。

    百泉湖中的清晖阁(石桥后面的便是)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清晖阁原是元朝郭子忠的花园,最初名为“绝翠楼”,到万历20年(1592年),县令纪云鹤改建为阁楼,开始用“清晖”。清晖阁二层檐下悬有清朝文人书写的“心旷神怡”四个字,两侧石柱子上镌刻“逝者如斯曾无昼夜,尽心焉耳以为邦家”,阁内存有多块古碑,该阁周围古柏环绕,绿柳婆娑,筑雄伟。这清晖阁发生过一段人民与统治者斗争的光荣历史。明嘉靖年间,当地人民在百泉湖南边修建了五个大闸,分别命名“仁、义、礼、智、信”,用来控制和调剂水源,以达到灌溉农田的目的。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卫河之水以济漕运,下令禁止农民引百泉之水灌溉农田,致使地裂苗枯,人民难以为生!于是发生了一场“官逼民反”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百泉水三日济运,一日溉田”的胜利。到了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清廷又耍新花招,以防止农民“盗水“为名,强令拆去五闸而另外再开三渠。倘若照此办理,由于河床太低,而三渠闸口地势高,泉水势必难于流进农田,农作物得不到水的滋润,收成无望。因此,当清政府派出的御史来到清晖阁宣读圣旨时,村民云集,无不义愤填膺,团团围住了御史和总河稽,逼使清政府收回了成命。

     继续前行,穿过石桥就来到了湖心亭,该亭是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28年所建,亭中高高矗立的“人民百泉”碑,镂刻着百泉饱经沧桑的履历。

    下图中即是湖心亭,远处有一个亭子的山便是苏门山。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从湖心亭出来向东经过放鱼亭后来到了百泉湖的东侧的路上,向北前行就来到了苏门山。在苏门山脚下、百泉湖畔旁,首先看到的是涌金亭,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于元佑年间游览到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游人称赞不已。向北登上苏门山,就来到了孔子庙。【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孔子庙是纪念祭祀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建筑。百泉景区孔子庙创建于明成化16年(1480年),距今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是由两进院落布局,建筑由牌坊门(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及东西两庑等构成,院内有多快古碑刻。【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苏门山孔庙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着官办孔庙的“至高至贵”的传统,灵秀典雅的孔庙掩映在苍翠的苏门山松柏林间,成为中州名胜百泉内的一颗明珠。历史上的孔庙,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清朝、民国时期的官员、儒生们每年都要来苏门山祭拜孔子。一旦有谁家的公子高中科考,以孔庙为中心,整个百泉湖、苏门山附近区域便是锣鼓喧天、人烟阜盛、雅乐高奏,钟鸣鼎食的场面异常壮观,享誉黄河以北的三晋和齐鲁大地。时到今日,孔子作为世界级博学成名的大家,依然成为士子学人、达官显贵顶礼膜拜的偶像。许愿乞求保佑本人及子女的许愿和还原活动愈加兴盛。孔子庙的石牌坊上刻有“子在川上”“参天”“两地”的字样。大成殿内正中塑有孔子像,东西两侧陪有“四哲”像,即孔子的四名特别“优秀”、号称“学霸”的学生,分别是颜回、曹参、子思和孟轲。在大成殿的北墙上嵌有孔子画像碑,据说是康熙年间燕山陈芳猷临摹吴道子的笔迹进行刊刻的。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游览到此地,突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每年河南省的全省高考录取工作均在百泉景区旁的百泉宾馆进行。我想全省高考录取工作在此地举行的原因,一方面是百泉景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吸引着参加高考录取的工作人员来此办公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百泉景区内有一孔子庙,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参加高考录取的工作人员可以来此祭拜一下孔子,并将当年考中的莘莘学子向孔子“汇报"一下吧。

     从孔子庙出来继续北行,就来到了龙亭。【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据石碑记载,清康熙31年(1692年),因河南大部分地区遭遇天灾,康熙皇帝下御诏免除了当年河南全省的田赋漕粮。辉县、卫辉等六县为感谢圣恩,共同在此地建了该亭子,并竖立巨碑一通,该碑高达6米,碑上镌刻谕旨,故名“御碑亭”。亭内正顶雕一龙头,又称“龙亭”。后来毁于战火,唯有山门、残碑、柱基础残存,1992年当地依照原样修复。遗憾的是在2005年7月2日晚,龙亭遭遇雷击后被大火烧毁,龙亭几乎全部坍塌,烧成黑炭的圆柱木梁倒落在地上。后龙亭再次重建,至今。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龙亭内的御碑,已残破不堪,碑上字迹已很难辨认。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2005年被烧毁的龙亭,照片来自于网络。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继续向北前行就来到了孙登长啸处的啸台。【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是西晋时期的一位隐士,为躲避战乱来到苏门山隐居,没有妻室儿女,整日与白云为伴。他住在山洞里,夏天穿自己编制的草衣,冬天披散着长长的头发来遮体御寒。他很少与外界来往,独自一人研读《易经》,困倦时就弹一弦琴音解乏自娱,闲来无事,便练习口技,摹仿各种鸟叫,每到这时百鸟都汇集到他的身边。有一次,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来此地拜访孙登,与他交谈,他却一字不应,阮籍只好告辞出来。等来到半山腰时,上面传来鸾凤之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孙登在啸台处练习口技。孙登就是这样一位啸遨山林的隐士,因其隐居于此,此山便被后人命名为“苏门山”。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在啸台的西北面是三清观。【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三清观建于明朝隆庆元年(154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观内建筑风格独特,全部使用青石构造而成,不见一根木头,古称“无梁殿”,殿宇房顶均是用条石堆砌而成,殿内有各种大型彩绘塑像。【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三清观内的殿宇有:三清殿、观音殿、王母殿、祖师殿、财神殿、关圣殿、三官殿、玄天大帝殿等组成。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王母殿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相传三清观的开山道士为吴秋(无求的谐音),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妃子所生,因厌倦皇宫生活,隐姓埋名,到此处修观隐居,死后葬于观后的山上。三清观景点另需买票进入,每人3元,据观内看门的两位老人说,该景点不属于百泉景区,属于个人承包的,我们4人掏了10元进入到三清观内游玩。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关圣殿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关圣殿门口两侧各有一个石刻,可惜石刻中的动物头部均已损坏。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从三清观的南门出来后是一个名为“放鹤亭”的亭子,亭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只仙鹤石雕像,从此处下山走二三十米,穿过一堵嵌满石刻的墙就来到了一条道路上,路的南侧是一个宾馆,实际我们走出三清观的南门就已经走出了景区,但是我们全然不知。继续前行就来到了这个宾馆的前门,一看宾馆的牌子是“百泉宾馆”,这是一名游人问我们“从你们来的路能进到景区吗?”我们说“能”。我们接着问他:“这里是景区内,还是景区外?”他说:“是在景区外,离景区的西门比较近”,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别人都是掏钱进入景区的,我们这次掏钱从景区内往外走,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遇到这种事。由于我们的车停在东门,因此我们必须从西门(西华门)再进一次景区,才能最快到达东门好在我们都是拿着旅游年卡,不用再花钱,顶多再穿行一圈景区而已。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从西门(西华门)进入景区,不多远就来到了卫源庙。【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卫源庙是过去人们祭拜河神的地方。因百泉为卫水之源,人们在此建庙祭把水神,取名“卫源庙”。该庙初建于隋朝,后来朝代多对其进行过整修,现存建筑以山门和大殿为主。大殿为九脊绿瓦顶,绘梁画柱,金碧辉煌,颇为壮观。殿东端立有一通唐碑“百门赃碑记”,该碑文抒发了古人对百泉水利造福人类的崇敬之情,也是了解唐代水利发展的重要史料。卫源庙大门紧闭,门口的东侧挂有2个牌子,从上面的字可以看出卫源庙现在是辉县文物局的办公场所,此时卫源庙是铁将军把门。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在卫源庙的南侧、在百泉湖的西北角是邵夫子祠。【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此时邵夫子祠也是铁将军把门,看来景区内铁将军还是非常称职的,双休日还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应该发双倍工资,并点个赞。邵夫子祠是明成化6年(1470年),辉县知县张锦为纪念邵雍而建的建筑物,以后历代多有修葺。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谥康节,为宋代著名的易学家和理学家,著有《皇极经世》、《击壤集》、《渔樵问对》等著作。
【新乡】辉县天王寺善济塔、百泉景区
     由于此时时间已过12时了,我们大家的肚子都开始提意见了,加上再去饿夫墓、三碑亭等景点还得重新上山,大家此时游兴大减,于是我们匆匆赶到景区东门后,找到一个饭馆进行午餐后,开车直接回家,结束了一天的快乐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