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神楼亦称袄神楼、邪神楼,位于介休市北关顺城街,明万历年间(1573~1620)改建,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其构造奇特,雄健稳定,瑰丽壮观,是山西三大名楼之一,为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品。
那天,慕名找到玄神楼已近下午5点多,可能参观的人不多,已经关门。在楼外欣赏时,恰遇从广东来的一对记者夫妇,商量后一同叫门,向看管人员说明我们都是慕名而来,收了我的门票钱,逐得以进入。
玄神楼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是座三重檐歇山顶结构的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楼的外观是四层而实际上是两层,因为腰间设平座勾栏,下部覆盖重檐,看上去就是四层了,很有气势。玄神楼的下层是三结义庙的山门,上层是酬神的戏楼,同时它还是一座过街楼,楼顶为十字歇山顶,瓦件脊饰全部是琉璃烧制,十分绚丽。
玄神楼也称它为邪神楼,由殿前其中一明碑记载着玄神楼的传说缘起,大意是说北宋时名臣文彦博领兵镇压叛乱,得神猿相助,于胜利后建了这座楼供神猿居住。不料,神猿居功自傲,竟敢入室侮辱良家妇女,搞得介休城百姓惶惶不安。文彦博又得神助,将神猿斩首并悬挂楼头,仍然加以祭祀。至明代禁绝邪教,这座楼成了三结义庙的一部分。不过,据考证,这座楼最初的建立可能与景教(拜火教)有关,依据是现存楼北侧和殿南侧檐下的柱头上,分别有几个兽头雕饰,形似牧羊犬、骆驼等,与缘自波斯的拜火教的崇拜偶像一致。专家猜测,可能在清代重修时,受文彦博盛名的荫庇,才在细微处保留了景教的特点。(转)

玄神楼戏台
玄神楼顶琉璃
重檐、琉璃
琉璃壁照
后土庙曾是隋末大将尉迟恭与李世民大战的点将台。整个建筑都体现着道教特点,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的宝库。现为介休博物馆。由于当时太晚没能进入,仅在墙外摄拍了几帖。
后土庙琉璃
介休一街景
在宾馆房内向外拍摄的介休火车站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