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中国商品房虽然起步很晚,但由于借鉴了香港的发展模式,所以发展很快。比如商品房预售制,比如按揭贷款,甚至最开始的炒楼花无不是香港的舶来品。这些舶来品都蕴含着长长的杠杠,一位名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一开始少数人就是利用炒作这个支点撬动了整个楼市。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赚钱效应的力量尤其排山倒海,炒房的星星之火很快在华夏大地迅速燎原。你哪怕用指甲都能想出来,十几亿人齐心协力干一件事是一种什么力量。如果买房只是居住,有那么三四亿套房也就够了,都指着住房发财那就不得了了。一个家庭囤积一套,又得三四亿套,要是每个人囤积一套,那得十几亿套,这么算下来,中国住房永远供不应求。
要命的是,由于土地财政和GDP的考核,地方政府不但成了最大的地主,而且还是高房价的最大获利者,于是经营好土地就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课题。一些大的开发商和炒家就成了地方政府争先抢夺的资源,做大做强成了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虽然造城运动轰轰烈烈,每个城市都是百万、千万人口的体量,但由于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除了北上广深少数几个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是净流出。
于是,我们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不但赶上了人家几百年发展的累积,还后来居上,把其它国家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们的住房拥有率达到90%以上,西方国家人家的这个数据只有不到50%,我们的房价在我们的平均收入只有人家的不到十分之一的前提下还高于这些国家的水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要么是人家的房价太保守了,要么就是我们的房价走过了头,也即是寅吃卯粮,不然就讲不通了。美国刚刚发生房地产引起的金融危机,看来人家并不保守。
就这样,我们的住房从不足,一下子发展到严重过剩。住房过剩不过剩无需全国调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看身边的人就一目了然了,我们身边还有几个人没有买商品房,又有多数人买了不止一套住房准备发大财。没买任何住房的可能寥寥无几,拥有多套住房可能大有人在。不说别的,许多农村小学已经招不到学生了,而城市的小学人满为患,为何?因为我们都在城里买了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