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宅基地试验或引发楼市一次地震

(2009-09-29 06:32:27)
标签:

房价

房产

 

 

据央视《中国财经报道》,成都正进行一场宅基地流转试验,先将农民的安置房以城市住宅形式建好,再把宅基地收回。在卖得土地以后,还有一部分宅基地恢复耕种;政府卖地收入,除了建设农民住宅,政府还有不蜚的提留,供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么一种思路,农民得利,政府有干头;保护了耕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有了GDP,又有了民生。一举多得,探索出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及早推广。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的矛盾,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成都的做法给我们引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思路顿时清晰了。

 

同时,这个试验也打破了土地稀缺的神话,有利于房价的理性回归。18万亿亩耕地红线,决不是房价上涨的理由。如果把农村宅基地巨大浪费全都找回来,再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城市群仍有富余。所以,我们缺少的不是土地,而是思路。成都的做法为我们提供的不单单是样板,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地方财政,从单一的依赖卖土地的思路走了出来,变单纯的出卖土地,转变成经营土地。

 

其实,我们的工厂正向广阔的农村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分散的土地承包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农业,也有必要将土地重新集中起来。宅基地和承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之剥夺。盖好商品房将宅基地置换出来,承包土地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集中起来,实行集约经营,租金跟相应的粮食挂钩,粮食贵了,租金跟着上涨,保证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

 

住、吃问题解决了,工厂需要工人,承包的农场也需要人手,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工作也不成问题。这样运作,实际就是卫星城镇的雏形。

 

城市不适宜一味地长高长大,一味地扩大城市,只会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臃肿,交通越来越拥堵,空气越来越浑浊,卫星城镇肯定是未来城镇发展的大方向。城市化发展不是农民都进入大中城市,城市一直长大长高下去。农民在农村无需出钱,就有了住房,就近还能轻易找到工作,谁还会去城市买房。而且随着新农村不断地建设发展,自己住的地方就是城市。

 

这对房地产市场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开发商成了多余的人,炒家也无用武之地,楼市返朴归真,大中城市的住房也再也不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想做城里人很简单,想做农民,除了去承包土地,连门都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