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浮生》(252)1927年蒋介石开启了灾祸之源
(2022-08-16 21:28:14)
标签:
福州三坊七巷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52)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初连续三天发布】
二五二,1927年蒋介石开启了灾祸之源
读者“踏上九紫金山岭”留言说:“林皓民回来福州过得太顺意,所以就全部人都大意了!”
确实如此。
这是宿命。
1929年的中秋之夜,林皓民一家三代七口人出了灵响路的家,一路逛街,走到光禄坊西口的那座大奶庙前,林皓民的3个孩子发现庙里很热闹,就在庙门口张望。
这就带着林皓民走到了宿命之网的边上。
林皓民往庙里一探头,接着又走进大奶庙,就是往那个宿命之网一头栽了进去。
本来,林皓民在父亲的景晟木行里帮助父亲,只跟有限的生意人打交道。而且,生意场上,他不姓林,姓高,叫高仁贵,人家都不知道他是景晟木行老板林景才的儿子。
他从小读书,一路读到上海复旦,再留在上海工作,从来不曾介入过其父生意场的朋友圈。
这下可好,直接进了公共场所大奶庙。
公共场所大奶庙,游人如织,香客云集,三教九流都有啊!
依茂板(钱庄老板叶琪茂)年年带着家人来大奶庙祭祀,启发了爱家人的林皓民。
爱家人就爱家人吧,来祭祀就来祭祀吧,这还不够,还深究大奶庙姓佛还是姓道。
听吕道长解说还不够,还去图书馆翻书,更是要命。
他就是在省图书馆翻书的时候,被人看到。
被谁看到?
被林寿昌的人看到。
简单复习一下。
林寿昌,福州学生里的风云人物。
他从参加五四运动起家,以激进反日扬名。
激进到什么地步?
激进到把经营日货的商人陈鸣岐给杀了。
福州的学生领袖谢翔皋急了,报了警。
林寿昌一不做二不休,把谢翔皋给杀了。
之后逃往上海。
北洋政府福建当局追到上海逮捕了他。
包括黄展云在内的几个国民党人保了他,林寿昌只坐了半年多牢就被释放了。
林寿昌就这样投靠了国民党。
林寿昌投靠国民党之后,流氓本色不改,先后参与抵制和驱逐了军阀李厚基、海军总长刘冠雄、国民党元老林森等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使他自己成为了福州江湖的大人物,俨然福州版本的杜月笙。
林寿昌甚至在1923年策划了针对福州直系军阀孙传芳的炸弹袭击案,孙传芳因为临时换了座驾而逃过一劫。
1927年蒋介石发动清党大屠杀,全国腥风血雨,而林寿昌就是福州清党大屠杀的急先锋,他领着他的喽啰帮着反动军警四处搜捕福州的共产党人。
因为反共有功,林寿昌被蒋介石委任为“处理共产党特别委员会”委员、“省清党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宣传部长等职。
但是后来林寿昌极度膨胀,连蒋介石派到福建来的“党务指导员”都敢抵制,被国民党中央军委通缉。
林寿昌因此在1928年5月间再次逃往上海。
他在上海加入了一个反蒋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汪精卫搞的。
就是在这个组织里,林寿昌听说,1927年清党的时候,有一个福州人逃脱了,不知去向。那人跟他同姓,叫林皓民,听说他父亲是福州一间木行的老板。
林寿昌一个激灵,大叫一声:“哎哈,我要找到他!”
他想起了一件旧事。
1922年秋天,林寿昌的女朋友马淑慎小姐,因为林寿昌又有了新欢,就赌气上了别个男人的床。
那个男人是个上海囝,叫董雷佑。“上海囝”是福州人对上海人的蔑称。“囝”字在这里犹如北方话的“佬”字。
董雷佑是马淑慎的邻居,就住马淑慎楼下。
林寿昌谁都敢杀,董雷佑搞了他的女人,比陈鸣岐卖日本货罪还更大,当然要杀。
没想到林寿昌要对董雷佑下手之前,董雷佑回上海去了。他对房东说父亲病故回上海奔丧。
林寿昌起初以为董雷佑是真的回上海奔丧,可是董雷佑再没回福州,这就让林寿昌明白他是得信逃跑的。
后来林寿昌查到是景晟木行的老板林景才跟董雷佑报的信。
虽然不高兴,但他也没拿林景才怎么样,主要原因是时过境迁,马淑慎早被他彻底抛弃了,林寿昌火气没那么大了。
这次听说有个福州木行老板的儿子是逃过清党的共产党,又姓林。林寿昌马上想到,这个人极可能就是林景才的儿子。
话说,林寿昌在福州的势力很大,他组织过“铁血团”、学生军,他有一群骨干喽啰,叫“寿昌派”。
寿昌派实际上是个黑帮团伙,虽然林寿昌不在福州,但寿昌派在福州可是活跃得很,横行霸道,为害一方。
林寿昌1935年被陈仪诱捕杀死后,寿昌派还很猖狂。那时候国民党抓壮丁都不敢抓寿昌派的人,直到1949年后寿昌派才彻底消亡。
所以嘛,1928年,在上海的林寿昌一声令下,在福州的寿昌派就行动起来了。
抓林皓民。
长话短说,寿昌派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捕捉到林皓民的踪迹。
不是因为寿昌派笨,也不是因为寿昌派蠢,只因为寿昌派还挺忙的,而抓林皓民也不算很重要的事,林寿昌下令的时候也没有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限,所以他们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做这件事。
1929年12月的中旬,事情有了突破。
寿昌派有人在省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林皓民。
寿昌派里什么人都有,流氓地痞文盲,机关文员小贩,都有,也有读书人呢。
其中一个读书人,那天也上了省图书馆。
干什么去?
翻书。
翻什么书?
谁知道啊。
他翻什么书,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令人痛心的是,他是林皓民的中学同班同学,他认识林皓民。
林皓民的中学是福州书院(Foochow College),是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国外布道会1847年在福州创办的一所中学。这所学校现在还在,就是位于鼓楼区法海路的福州格致中学。
就是这位同班同学,心黑手辣,还特别冷静。
他发现了林皓民,立即隐藏自己,然后悄悄跟踪了林皓民,跟到了林皓民灵响路的住宅。
次日,因为怕被林皓民认出来,他找同伙替他在灵响路一带跟监林皓民,最后让警察到大奶庙逮捕了林皓民。
中学同班同学这么狠吗?
各位看官,自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针对共产党的清党大屠杀之后,兄弟反目,骨肉相残,中学同学算什么?
蒋介石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开启了灾祸之源。
杜月笙跟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汪寿华是老熟人,是江湖上勾肩搭背的朋友。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杀害汪寿华,就是以宴请为名,请汪寿华到杜公馆的。
杜月笙凭什么宴请汪寿华?汪寿华为什么又会去赴宴?
不就因为关系熟络吗?
据说当时有共产党人想派人陪同汪寿华一起去杜公馆,汪寿华却说没必要。
大家都想不到蒋介石在一夜间拔刀相向。
汪寿华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那天晚上,汪寿华一进杜公馆的门,杜月笙的打手就一拥而上,把汪寿华扑倒。
汪寿华这才知道大事不好,就大叫道:“你们要干什么?杜月笙,杜月笙……”
杜月笙毫无愧色,不理睬汪寿华,只连声对打手说:“勿要做在窝里,勿要做在窝里。”不要做在家里。
打手们将汪寿华捆上,塞进一个大麻包,再将他塞进一辆小轿车里,开到沪西枫林桥干掉。
汪寿华死时,年仅26岁。
有一个说法指出,为杀一个汪寿华,蒋介石给了杜月笙60万元。
那时候,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也就100块钱,60万就算在杜月笙这里也是巨款。
没有人知道,林皓民的这个同学,收了他主子林寿昌多少赏金,会这样冷血害死自己一个无冤无仇的同学。
林皓民的这个同学,把这件事做得很隐秘,以至于林皓民的父亲林景才通过江湖上的朋友怎么打听、都打听不到那个人是谁,只知道他是林皓民的中学同学。
林景才后来决定不再追查这个人,太费劲了,哪怕那个同学坐在林景才对面,他也不知道害死自己儿子的就是这个人啊,无凭无据的。
他断了跟林皓民所有中学同学的关系,把他们全忘了。
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啊,害死了他的孩子。
但他始终惦记着林寿昌。
1935年,林景才替儿子报仇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