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4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233)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提了个条件

(2022-07-04 00:06:54)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33)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三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提了个条件

 

话说,1927年4月13日晚上,亲历当天下午上海宝山路血案的共产党人林皓民,在汉口路老半斋吃了晚餐,拿上自己存放在老半斋经理徐应根那里的一只装衣服的皮箱、一百块银元,以及徐应根馈赠的50块银元,匆匆赶去十六铺码头,随机买了一张最早开船的船票,登上了开往温州的客轮。

林皓民心情乱糟糟的。

愤怒、悲痛、不解、惊慌……

全都有。

林皓民躺在头等舱里胡思乱想了很久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上午,在船舱里看着击打着舷窗的暴雨,满脑子还都是这两天的风云突变血流成河,心情还是难以平静。

雨太大,甲板上不能久留,林皓民就躲到自己一人的头等舱房间里,把这两天发生的事,一丝一缕地记录下来。

但又怕被人看到,就把上海写成巴黎,把年份写成1900年,在宝山路血案中牺牲的单线上级吴明伦写成吕西安,单线下级、叛徒曾子涛写成维克多。

正写着,突然,房间外有人敲门:咚咚咚,咚咚咚。

林皓民急忙收起笔记本,将它放回皮箱里,再去开门。

开门之后,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大约20出头的样子,手里拎着一只大皮箱。

这个年轻人用浙江口音的国语对林皓民说:“先生,我父亲也住这一间。”

原来是来了室友,林皓民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忙说请进请进。

那年轻人跨进门来,将皮箱先放在一边的空床上,再回头出门去,将父亲搀了进来。

那位父亲并不很老,大约50多岁,林皓民觉得他比自己的父亲还年轻些。

50多岁就要搀着走?

因为父亲在儿女的眼里都是很老的。本书作者程老汉才30多岁时就被女儿叫做“老爸爸”。

再加上,船舱门的那个钢铁门槛有点高,年轻人跨这道门槛都得加小心,何况难过半百的半大老头儿呢?

还有,这门槛以及轮船上这整个的“居住”环境,对一般旅客来讲毕竟相当陌生,所以大家小心为妙。

那位父亲进门之后,林皓民也顺手帮助扶了扶他。

父子俩齐声说谢。

大家坐定之后就闲聊。

林皓民先问:“这是什么地方啊?”

年轻人和他的父亲几乎同时回答:“象山。”

此时已是下午两三点钟,船在象山港停靠,一部分乘客下船,也有乘客从这里上船。

那对父子就是刚从象山上船的。

那对父子很健谈,尤其是那年轻人。

他主动介绍自己姓黄,叫黄尧生,他们是温州人。因为在象山的姐姐二月初七生了个儿子,他陪着父母亲来吃小外甥的满月酒。

林皓民心想,今天三月十三,黄尧生陪着父母来象山好几天了。

那时候的人习惯于按农历过日子。

话说,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为了筹组临时中央政府,已经宣布独立于满清朝廷之外的省份,成立了一个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阳历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议,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问题,就是,国家改用阳历。

孙中山说,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1912年1月1日,若诸君举我为大总统,我就打算在那天就职,同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是日即为中华民国第一个元旦。

如果代表们不答应这个条件呢?

孙中山说,那他就不去南京就职。

阳历12月31日,代表会议为这个题目死磕了一整个白天还无法定案。

晚饭后又讨论到深夜,那些主张维持使用旧历的代表实在熬不住了,哈欠连连,啊嗷,啊嗷,算了算了,用阳历吧。

你瞧,中国使用阳历,是新派人物跟老派人物熬大鹰熬出来的。

知道熬大鹰吧?

熬大鹰就是驯化猎鹰。

捉了野鹰,不让它睡觉。它打瞌睡就弄醒它,拿灯照着它,刺它的眼睛。

这样连续好几天熬着它,再野再野的鹰都会老实。

1911年12月31日深夜,把老派代表熬老实了的新派代表命会议工作人员连夜电复孙中山,说代表会议批准使用阳历,请即莅京就职。

“京”指的是南京。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不慌不忙离开上海前往南京就职。

那时候交通不便,走了一天才到南京。所以,孙中山是在1912年1月1日夜里10点才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就职礼上,他发表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旦,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即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之日。”

为了照顾国人的习惯,政府采取了阴阳合历的办法,阳历日子后面括弧注明阴历日子。日历、月份牌、报刊都照此办理。后来有了电视,电视台也照此办理。到现在都还是这样。

1927年,阳历才刚刚使用了15年。此前用了几千年的阴历,还是民间的主流。

不要讲1927年,到了1957年都还是这样。本书作者程老汉生于1957年,阳历都用了45年了,我的生日都还是按阴历来记的,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生日的阳历是哪一天。一直到1980年代要办理身份证,我才去查了一下我的生日对应的阳历。

话说,1927年4月14日下午两三点钟,林皓民乘坐的轮船经停象山,他所住的头等舱房间里,来了新的乘客,是温州的黄尧生和他的父亲。

黄尧生说,姐姐结婚后,连着生了两个女儿,今年才生了第一个儿子,所以父母特地从温州赶来象山庆贺。

现在他陪父亲一起回家,母亲留在象山姐姐姐夫家中继续小住一阵。

没聊多久,黄尧生突然说:“我见过你,你是不是林先生?商务印书馆的林先生?”

林皓民正在心里盘算怎么介绍自己,他还打算不讲真姓名,没想到对方认识他,直接叫他“林先生”了,连商务印书馆他都知道,就问:“你怎么知道我的?”

黄尧生说:“郑振铎,在我们温州郑振铎家里见过你。”

林皓民也想起来了:“哦……对对对,那次我去郑先生家里送水仙花头,你们父子都在。老先生是郑振铎的中学老师对吧?”

黄家父子异口同声说对啊对啊。

林皓民说:“怪不得黄老先生现在要回温州,你还在温州十中教书吧?”

温州十中不是温州第十中学,而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这所中学在温州。现在叫温州中学。

黄老先生说:“是啊是啊,这次告假几天,现在赶回去。”

郑振铎,老家福州长乐,他本人生于温州永嘉。

所以,福州人说他是福州人,温州人说他是温州人。

都对。

郑振铎本人则是这样定位自己:“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的祖父是个读书人,但没有取得功名。

那时候,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不能出仕为官,出路大致有三条:一,设馆教书;二,给当官的人做幕僚,俗称师爷;三,“复读”,下次再考。

郑振铎的祖父选择了第二条路。

祖父的表亲到温州当盐务官(一说为道台),请他去当师爷,祖父就拉家带口迁居温州了。

那时候,绍兴师爷遍天下,但是绍兴师爷很少在浙江做事,因为,古代的规矩,官员从外地派,派外地人来。像郑振铎祖父的表亲就是个福州人,他直接就从福州带了师爷去温州上任。

1917年郑振铎19岁的时候考上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这才离开温州,温州话是他的母语之一。

同时,福州话也是他的母语。

程老汉在前面的章节里讲过,福州人很固执,不管他们迁徙到哪里,第一代移民一定会坚持讲福州话,他们的第二代也一定会讲福州话,第三代也一定会讲福州话。

祖父在杭州做官的林徽因就是这样,福州话是她的母语之一。

程老汉没查到林徽因讲杭州话的记载。

估计林徽因可能不会讲杭州话。林徽因只在杭州住了8年,本来童年时代会讲的杭州话想必都忘却了。毕竟,离开杭州之后,她不再有机会说杭州话。

郑振铎是自认有两个故乡的,温州、福州。

他见到温州人就讲温州话,见到福州人就讲福州话。

郑振铎的岳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出版社社长高凤谦是福建长乐人。

高凤谦的老家在长乐县城西南的龙门村,而郑振铎的祖父是首占村人,首占村北边就是龙门村,两个村子紧挨着。

【复习一下】我在前面的章节讲过高凤谦,他在清廷正式废除科举的前一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跟张元济合作主持编辑了《最新国文教科书》。

高凤谦可不是祖籍长乐的那种长乐人,他是生于长乐,成长于福州城,26岁才离开福州,所以福州话很地道。

林皓民1918年进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担任编辑。

郑振铎晚了几年,1921年进商务印书馆,也在编译所工作。

两个会说福州话的人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自然是很亲切。

郑振铎是个外向型人才,激情洋溢,精力充沛。1921年底,他创意策划了《儿童世界》周刊,开头几期的内容,几乎是他一个人包办。

林皓民跟郑振铎不同,他不是作家,是个编辑高手,自己没有作品,专门为人作嫁。

商务印书馆有一大批林皓民这样的编辑,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好选题,善于发现好作家,善于出版好书。

林皓民还有一个绝活,您一定想不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