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浪的健康新闻头条就是《专家提醒长期听MP3可诱发严重听力障碍》,再次将保护听力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常听耳机听力早衰二十年》,里面曾经提到过一组调查数据,记者随机采访的年轻人中,60%声称自己一天听MP3一类的音乐随身听超过3小时。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专家称每天听耳机不能超过30分钟。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耳朵疼痛、头疼、头晕恶心的现象。
滨崎步失聪所带来的警示
日本歌坛天后的滨崎步近期承认,她的左耳已完全丧失听力。而早在8年前,她的耳朵已逐渐“不灵光”,曾因突发性失聪而取消数场演唱会。专家分析其耳聋原因为后天“高危因素”——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劳累等等。
很多年轻人却常常把自己置身于高危环境中,而毫不在乎。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地都可见到戴着耳机听歌的朋友,而且音量常常大到周围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的地步。家长们和医学专家们都忧心忡忡,“也许我们要用这一代孩子的失聪,来换取下一代年轻人的警觉!”
这种担心并非危言耸听,尽管目前关于MP3这些数码产品对青少年听力的影响尚没有权威的研究数据,但是前不久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许多便携播放机的最大音量在120分贝左右,这几乎接近一架喷气机起飞时的噪音音量。
噪声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致聋原因了,尤其是在城市,包括城市路面噪音、游戏厅、迪厅等在内的很多噪声源,而MP3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听力受损的过程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悄无声息的,因为人的听觉范围非常大,一般的损伤可以暂时影响不到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再加上常规体检中并没有详细的听力检查,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过早地跨入了听力下降的人群里,在步入老年之前拥有一个“衰老的耳朵”。
专家指出,人的听力是非常娇嫩的。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一旦受损,就会造成语言识辨力下降,也就是说,听得见别人在说话,却听不懂具体说什么内容。就是这样重要的细胞,其数量在一个人出生时就已经定了,损伤一个就少一个,根本不可逆。
其实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非常多,在我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中,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有:噪声、遗传、中耳炎、药物中毒、孕期感染等——噪声是唯一一个能够自我调整,是依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改变的。

保护听力的几个建议
1、戴耳机听歌最好采用60-30原则,即放到最大音量的60%,一次听30分钟。
2、能不戴耳机就不戴耳机,选择用喇叭听歌,但同样要注意音量不能过大。
3、对于一些因工作需要戴耳机的工作人员,比如客服人员,则尽量减小音量。
4、可以采用辅助的听力保健器,如易耳宝耳朵保健器,国外的一款专利产品,缓解耳朵疲劳
听力自检方法
1、看有没有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这可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
2、拿以前能听清的音量做对比,比如以前听手表走动的声音很清晰,而现在听不太清楚了,或者以前看电视时一般开的音量,现在却觉得太小听不清楚。
出现以上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监测。
相关博文推荐:
常听耳机听力早衰二十年
六招拯救你的MQ(记忆商)
坐飞机小心“经济舱综合症”
专家提醒冬天泡温泉有禁忌
从肚脐眼看出是否健康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有损视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