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随着这些年关于艾滋病的宣传增多,大家对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多,开始主动地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但同时也存在不少人谈艾滋病色变,甚至有人不敢和艾滋病人说话、不敢和艾滋病人握手、不敢同床吃饭,这都是缘于对这种病的不了解。
全球艾滋病的患者目前达3300万人,如果不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或许就会让我们产生无由来的恐惧,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今天特意将各国医学家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而且将一些大家观念上的误区同时指出来。
1、夫妻性生活有传播艾滋病的可能;
这只是存在传播的可能性,但经医学专家的跟踪调查发现,稳定的夫妻生活的传播率只为10%,这是指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了安全套,传播率还会降低很多;
但婚外的性生活则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大。因为不少性生活较混乱的人常患有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性病,而性病会大大加快艾滋病的传播,与有性病的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平均5至10次即可感染艾滋病。
2、血液传播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这种传播途径大家比较熟悉,吸毒者之所以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主要就是因为注射针头混用,不消毒而引起的。
现在大家所担心的输血的安全性问题,确实存在这种隐患,这只能依靠医疗部门对血液的来源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对每批血液均进行HIV的检测,才可能让大家放心使用血液。
3、美国的研究表明,口交易感染爱滋病;
这一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震惊的,此前大家认为口交会比其它的方式要安全,但事实恰恰相反,这种性行为存在高风险,而且如果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高风险则带来了更大的传播性。
4、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这个结果或许给大家以安心感;
实验室科学研究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否定了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
第一,艾滋病不能象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通过蚊子传播。后面这几种疾病的病原体在蚊子体内能存活并增加数量,然后到达蚊子的唾液腺,在蚊子叮咬人时,将含有病原体的唾液注入到人体内使人感染。但HIV在蚊子体内不能存活,它被蚊子作为食物消化掉了。
第二,叮咬了HIV感染者的蚊子口器上的HIV数量远不足以感染它叮咬的下一个人;另外,当蚊子叮咬人被打死时,从被叮咬的皮肤创口进入人体内的HIV数量远不足以引起感染。
第三,蚊子在叮咬吸血时,不会将它已经吸到肚里的血(它的食物)再反吐到被叮咬人的体内。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否定了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从艾滋病开始流行到现在,所有已被感染的人都是经血、性或母婴垂直渠道被感染的。并没有因为蚊子叮咬而使世界上千万个感染者的父母、兄弟、姐妹被感染,虽然他们大多数常年生活在一起。
5、正常的吃饭、握手、交流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这一点已经经医学家反复论证的,所以当你遇到艾滋病人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慌张,只要不接触到他的血液,而且体表没有任何伤口,是不会有危险的。
6、男男同性恋成艾滋病的高发群体;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小,而且多数存在多个性伴侣的情况,所以增加了传染的可能性。
7、母婴传播成为婴儿感染艾滋病的直接原因;
这是血液传播的典型示例,胎儿被母体的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所感染。
8、正常情况下洗牙不会传染艾滋病;
前段时间有传出洗牙可能传染艾滋病,这种情况只有当洗牙所用的器具消毒不严,而洗牙者口腔有伤口的情况才有可能发生。
帮助自我检查---艾滋病的早期信号
据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白色念珠菌病 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
毛状白斑 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牙周病 表现为牙根发炎,牙根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根出血疼痛和恶臭等症状。据报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
卡波济肉瘤 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见于上腭和牙根。卡波济肉瘤在正常人群中罕见。
艾滋病的诊断依据
①
流行病学史:多个性伴侣史;配偶或性伴侣HIV抗体阳性史;静脉吸毒;输血及血液制品史;与HIV/AIDS病人密切接触史;出国史;有过性病史;抗HIV抗体阳性所生的子女。
②
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③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发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抗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一般2个月-3个月才阳性,最长可达6个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一)肺部
尽管多种病原体可引起艾滋病病人的肺部感染,但必须是70-80%的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虫肺炎。在艾滋病因机会性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中,约一半死于肺孢子虫肺炎,因此必须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此外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念珠菌和隐球菌等均常引起肺部感染。卡氏肉瘤也常侵犯肺部。发展中国家以结核杆菌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多见。
(二)胃肠系统
以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及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或溃疡。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诊断依靠食管镜。病人胃肠粘膜常受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和卡氏肉瘤的侵犯。临床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
(三)神经系统
本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其中包括:①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型虫病、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炎、巨细胞病毒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②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③HIV感染: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等。
(四)皮肤粘膜
卡氏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其他常见的有念珠菌口腔感染,口腔毛状白斑表现为舌的两侧边缘有粗厚的白色突起,已证实是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所致。此外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等均较常见。
(五)眼部
艾滋病患者眼部受累较为广泛,但常被忽略。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弓型虫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棉絮状白斑,后者常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眼部卡氏肉瘤常侵犯眼睑、睑板腺、泪腺和结膜、虹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