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探秘——麻阳采访杂记

标签:
杂记随笔我记录屐痕处处城市印象原创杂谈 |
分类: 随笔 |
一、
早听说麻阳是“中国冰糖橙之乡”;又听说麻阳成了“中国长寿之乡”。 5月20日,我们专程到那里去探寻麻阳长寿之乡的秘密。
汽车在长沙至怀化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地行驶,那曾经要翻越的雪峰山,如今只要穿越18公里长的隧道,就过去了!那曾经要在中途住上一晚的旅程,如今只要几个小时就到了!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一走进麻阳县界,才知道那里别有洞天。公路上伫立的一座“中国长寿之乡欢迎你”的高大的牌坊,让你顿时感到耳目一新!那迎接四方来客的山崖上,绿树环绕中,镌刻着的大红的“福”字和“寿”字!抬眼望去,随处都可见到镌刻在山崖上的大红的“福寿福”、“寿福寿”字样!
苗乡麻阳,地处湘西一隅,的确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十分的优美的地方。汽车在青山环抱的水泥路上,沿着一条叫锦江的清澈的河流往山里走去,山是那样的绿,水是那样的清!一走进麻阳,只感到这里的空气就特别的新鲜,天空也显得特别的幽深和高远,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只感到整个人都清醒了,舒坦了!
原来,这里地处北纬27°~28°,东经109°~110°,位于中国最佳气候带。加上县境的西、北和南面都是群山环列,像一座天然屏障,把麻阳环抱其中,构成了麻阳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使麻阳光照充足,冬无严冬,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2°!接近人体温度的黄金分割线,让人感到舒适宜人;这里到处是青山,森林茂密,植被茂盛,雨水充沛,湿度适中,空气清新,绿色满园!据有关专家检测,这里城镇居民家庭室内每平方厘米有400-600个负氧离子;户外达到1000—2000个;森林达到1万至2万个!一条秀美的锦江,蜿蜒穿过麻阳县境,使这里河汊纵横,水资源丰富,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让生活在这156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37万多苗、汉、土家、侗、瑶、布衣和回族人民,尽享人世间的幸福生活……怪不得这里有那么多的长寿老人!
据介绍,这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48320人,占总人口的13%;80~99岁的老人有5430人,占总人口的1.46%;百岁老人42位,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一!无论你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还是县城的大街上,到处都可见到白发苍苍而又童颜鹤发的老人,随便问问他们的年龄,他们开口就答:九十了!令你感到不胜惊讶。
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里会有那么多健康的老人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后来到了麻阳县隆家堡乡101岁的老人滕家凤老人和锦和镇104岁老人唐双凤老人家。
当我们来到滕家凤老人家时,她正在牌桌上,还是被她孙子从那里叫下来的!她告诉我们,她每天都去打打牌,有时还能小赢一把。那里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聚在一起,打打牌,说说笑笑,倒是挺和谐的。平时,她还帮着媳妇和孙子照看孩子、养养花。她说她会唱山歌会舞“霸王鞭”。说罢,她就当众唱了起来、舞了起来……
而那位104岁的唐双凤老人在我们到达时正在喂鸡!她是中共党员,曾经是省劳动模范。青年时代,她曾担任过“万条猪场”的饲养员。如今年事已高,但她依然步履稳健,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帮助儿子媳妇照看自家开的店子。她儿子说,她算账很快的,只是不认识“假票子”。并说她平时没事时就画一会画。于是,我们请她画一张画给我们看看。她一听就起身往她的卧室走去,非常麻利地拿出一叠纸和笔来,既不戴眼镜,也不打草稿,信手就画了起来!仔细看她,居然手不抖,眼不花,一笔画过去,线条笔直!只一会儿功夫,她就画好了一张苗家姑娘刺绣用的图画!
这两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麻阳长寿老人的风采。两位老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勤劳、朴实、性格开朗、恬淡。此外,他们都与子女、孙子孙女住在一起。滕家凤老人四世同堂,唐双凤老人儿孙绕膝,尽管她们的丈夫都先她们而去,但她们都有温馨的家庭。她们在经济和物资上都有保障,生活上有照顾,精神上有慰藉。她们淡泊人生,与世无争,保持坦荡豁达的精神境界;她们性情温和,无论是家庭还是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古人云:“心不老,则人难老”。像滕家凤老人的爽朗,唐双凤老人的恬淡,她们怎么能不长寿?!
如果说自然环境为麻阳成为长寿之乡奠定了基础,那么,麻阳人特有的饮食文化,为麻阳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条件。
我们知道,麻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山路闭塞,水路险恶,麻阳的先民既要与自然环境做斗争,也要与疾病做斗争。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药和饮食文化知识。最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药食同煮。最常用的方法有:将肉桂、花椒、干姜等放在猪脚中一起炖烂,在吃饭时只吃猪脚不吃药,用来防治腰腿痛、风湿疼痛等;如将鱼腥草、白茅根、枞葫芦同鲫鱼一起炖熟,连药带鱼一起食用,治疗急性肾炎;如治疗“心里痛”(即胃痛)等疾病时,将一个猪心剖开,放入小许朱砂,用麻线扎紧,放锅内煮熟,去掉朱砂,只吃猪心……
其次,麻阳的先民非常讲究饮水卫生,一般都选择用井水,并自觉保护井水卫生,如在井的四周修建井栏,井边备有公共水桶和水瓢,以免污染井水;
其三,麻阳人注意以酒强体。麻阳的苗家人大多居住在深山老林,他们以酒来增加身体的阳刚之气,抵御湿邪和各种病气的侵袭,减少疲劳,恢复体力,控制伤痛;
第四,四季瓜果不断。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先民靠山吃山,在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水果蔬菜,山林中的野果,如板栗、猕猴桃、野葡萄和野生枞树菇、兰花菇、毛花菇、木耳、蕨菜、竹笋等都是苗家人的天然食物。这些自种自采的水果蔬菜,既可以鲜吃,也可以晒干吃,都是最上等的绿色食物,其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利。
麻阳人这种独特的药食同煮、药食同吃方法和讲究饮水卫生、注重以酒强身、多吃瓜果蔬菜的饮食文化,为麻阳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麻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影响这里的人们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毋容置疑,其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也是造成今日麻阳长寿之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说,这里在四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苗家的盘瓠文化。盘瓠文化强调天时地利人和,遵循“道生万物”,“道法自然”的准则,追求主客交融,天人合一和“求福求寿求和”的理想生活,倡导在平安中求福,在自然中求寿,在和谐中追求幸福和长寿;弘扬人际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万物的和谐。而苗家世代依山傍水而居,独居的村落群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既是盘瓠文化的本相,又是麻阳成为长寿之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最具说服力的还是那具有历史意义的长寿文物。距今1000多年的姊妹石雕——“福寿”从构思到结构都精美绝伦,展示了麻阳先民的智慧和祈福求寿的生命理念;而出生于麻阳的明朝京官——太仆卿满朝荐,早在300多年前就写下了12首《百岁歌》为其伯父祝寿,足见这里的民风不古!
如今,麻阳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气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长寿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努力打造长寿文化品牌,发展长寿经济,探索长寿文化与长寿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赋予长寿文化新的内涵和无限生机。而且,县委县政府在有限的编制中专门建立了长寿办公室,这在全国都是首创。他们就是要将“中国长寿之乡”的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今天,一个新兴的麻阳福寿广场伫立在美丽的锦江河边,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福寿文化带来的幸福。
五、
当我们仔细探讨麻阳长寿之乡的秘密时,我们发现,麻阳之所有成为长寿之乡,第一,得益于麻阳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得益于麻阳长寿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第三,得益于麻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仅打出了长寿文化的品牌,而且切实加强了对长寿文化的领导,建立了长寿领导机构,创造了一套较好的长寿文化经验,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第四,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和积极支持……这些,让我们深受教育,也深受启发。
但是,我们感到,这些还不够。要真正建立起和谐的长寿文化,要创建百岁健康县,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事情要干。
我们觉得,麻阳要在长寿文化的基础上,向建立百岁健康县前进,首先要把打造长寿文化与建立百岁健康县的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健康老人走进百岁健康老人的行列;其次,要把打造长寿文化与自我保健工作结合起来,把长寿文化从自由发展阶段发展到自觉有序进行的阶段,引导健康长寿事业朝着理性发展的方向前进;三是要把长寿文化与积极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结合起来,让麻阳的长寿现象成为科学的健康长寿文化,在全省树起一面百岁健康的旗帜,为创建百岁健康省做贡献。
走在麻阳县城宽阔的福寿广场上,阳光正照耀在美丽的锦江上,洒满宽阔的广场。那具有苗家风格的一组组群雕,在阳光下仿佛要舞动起来,那年轻人吹奏的芦笙,仿佛就在吹奏着一支健康幸福的长寿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