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乾安泥林

分类: 社会面面观 |


景区简介

,北靠大布苏镇。东观“狼牙坝”,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礴,像一座森严古城堡。垛口连绵,影若将士扶望守城,严阵以待。“狼牙坝”高出湖面50米,南北长15公里,面积为58平方公里,沟壑纵横,叠峦起伏,泥柱如林,连峰接岭,土壁陡峭,形状各异,阵阵寒气逼人,大有幽谷深渊之感,犹如置身于原始公园之中。土柱泥林,其形似锯齿,状如狼牙,脉脉相连,横卧南北,故当地人称为“狼牙坝”。来此观光的人说:“南有桂林,北有泥林。”泥林像一条起伏蜿蜒的长龙,那些土台、土伞、土蘑菇犹如巨龙身上的金鳞。置身泥林中,目不暇接的奇景让人仿佛置身梦幻世界。远眺泥林像刀削斧劈的山峦,巍巍耸立;近看泥林又像各种形态的动物,活灵活现。据泥林博物馆内的解说人员介绍,数万年前,大布苏湖东南岸数十米落差的两阶台地,经过千万年的雨水冲刷和侵蚀,把高低几十米的阶地鬼斧神工般地“切”成幢幢泥林——形态各异的土柱、土台和堑沟,神奇的泥林完全是大自然艺术家的杰作。
形成原因

乾安泥林从地质成因看,属于松辽冲积高原,典型的“潜蚀”地貌带,雨水剥蚀、风蚀、冰雪溶蚀,站在乾安泥林台极目远望,大布苏湖密密蒙蒙宽广无边,湖畔泥林区绵延狭长而不见首尾。当地沙质土壤与碱在“三蚀”作用下不断冲刷、溶蚀、分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形成了典型的松嫩冲积平原“潜蚀”区。其实泥林的地表土严格说应该是盐碱
的结晶体和沙砾的结合体,由于没有植被所以雨后很快地表就干涸皲裂。随着泥林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的游人和地质考古工作者蜂拥而至,尽管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历史佐证,但泥林仍有许多谜团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考察和探索。数万年前,大布苏湖东南岸就形成了数十米落差的两阶台地,千万年的雨水冲刷和侵蚀,把高低几十米的阶地鬼斧神工班地切成幢幢泥林,土柱、土台和堑沟。自然界就像神奇的艺术家,施展着全部的才华,把泥林雕塑各无比动人。昨天的土柱象亭亭玉立的少女,今天就变成风韵由存的少妇,明天就可能变成沧桑睿智的老人。今年的土堡、土塔、土蘑菇,明年就可能变成土龟、土蛙、土骆驼,真可谓日日夜夜增新姿,岁岁年年不相同。
考古发现
2000年,当地老百姓、科考工作者和几个文化人在泥林徜徉时,在又名北泉沟的地方,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群,在面积只有92平方米的方位之内,披毛犀、野牛、野马、野驴、骆驼……20多种古脊椎动物化石,计600余件。古脊椎动物学家胡长康称乾安泥林为“披毛犀之乡”。这证明2万年前,这里是水土十分肥美的地方,另外,狼牙坝密集的文物层告诉我们,三千年前狼牙坝这里便有人类活动了,一千余年前,鲜卑人、契丹人来到这里开辟荒坡,修筑房屋,依山面湖而居。由于烧荒从事农耕,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泥土受雨水冲刷,年深日久终于形成沟壑,形成泥林。
泥林神水

乾安泥林
泥林中流水潺潺,别有一番韵味沁心头。在那里可品尝到冰泉里的洁白冰块,感到北国寒冬的独特风韵。还有自流泉井,水质清澈,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能治多种疾病,可谓天然宝水,天下一绝。这里没有高大的山区和茂密的森林,但处处山崖陡峭,奇峰耸立;泥林下常见小溪,随山势曲折蜿蜒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涌流不断;泥林土坡上植被完整,杂草丛生,乔木生长旺盛,枝叶如盖,加之泥林环抱,形成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在泥林深处,你可以尽情观赏那大自然美丽的景致,叫人流连忘返。
古老的湖泊

大布苏湖狼牙坝历经数年风雨沧桑,但是,高大泥林景观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仍完好地保存下来,不失其故有的风采。中外考古学家发掘的十三种脊椎动物化石证明,这里几万年前生存着大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从相继发掘出的许多古代石器、陶器、青铜器、兵器、古钱化石装饰
等可以证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这里,并从事生产活动。狼牙坝这座古城后来由于地壳变迁,河流中断,塌陷于地下。学者认为大布苏湖是霍林河下游遗留下来的湖泊。湖中碧波荡漾,鱼类繁多。湖区草木茂密,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是狩猎、捕捞、放牧的好地方。后来由于江河改道,中断水流,砂化加固,靠地表水径流,从四周碱地汇入很多钠、镁等,使淡水湖变成浓度较大的盐碱湖。
景区评论
置身泥林中,有阵阵微风扑面,目不暇接的奇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远眺像刀削斧劈的山峦,巍巍耸立;近看像各种形态的动物,活灵活现。侧视,有似原始森林的幽静。惊叹之余,探奇之心促使你必入泥林深处寻览一番。秋冬时分,泥林中有股暗暗的暖流涌动,一扫滴水成冰的寒衣。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爬上爬下,偶尔会惊飞鸟群,几声鸣叫过后,沟堑上风化的碎土纷纷滚落,眼前的景致也因此面目全非,要等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后续建设

钟楼式建筑旁边的大院儿就是“中国乾安泥林博物馆”。馆名亦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同志所题。馆内藏有当地出土的古披毛犀和猛犸象的化石,还有几百种鸟类的化石标本和近代的铁锅以及各式生产工具。一对完整的披毛犀标本似乎从远古时代款款而来,更加的激发起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决心和毅力。酹月亭边荫荫的柳林掩映之下的四合院就是吉林省作家协会大布苏文学创作基地,天井里五棵大树遮天蔽日,回廊上摄影作品一览无遗。这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院落,无时不在散发着文化的底蕴和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