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赏雪赏山来

标签:
mountmitchell北卡蓝脊公园路秋色 |
分类: 赏秋行 |
米切尔山(Mount Mitchell) 位于北卡,
高6684英尺,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主峰,也是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北美最高峰。从蓝脊公园路经128号公路可以开车登顶。
十一月六日一早离开Roanoke,
向东进入“蓝脊”,一路南开。沿途见到好的景致就停下来拍几张,打算傍晚赶到米切尔山登顶观日落。蓝脊路沿途有二百多个观景点(Overlooks)
和山口(gaps),
从哪一个看出去都风光似画,大地如歌。哪一个都难以割舍。蓝脊路上限速45英里,盘山路段30英里,个别较险的路段20英里。加之蓝脊路千回百转,GPS屏幕上显示的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长度比直路加倍还不止。到下午两点多了走了还没一半。这样下去,傍晚是无论如何赶不到了。于是出了“蓝脊”,换77号和40号州际高速路,最后经80号州立公路再入“蓝脊”,总算在五点之前赶到了米切尔山州立公园。这80号公路可是我开过的最险的一条山路。路窄,坡陡,弯多弯急。弯多的路段左弯转完马上转右弯,一弯接一弯,平均两三秒就转一弯,简直要把我转晕了。这几十英里山路转的弯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还多。路旁的景色也很美,可我丝毫不敢分心。最紧张的是与来车在凸弯处会车,双方都看不见,我进弯前都会再减速。
1.
在40号州际公路上,迎面而来的这块阴云让我极不舒服。它象极了龙卷风接地前上大下小的漏斗式云形。我的天,它可千万别下来!好在有惊无险,躲过去了。
9. 远眺群山。
18. 终于到了米切尔山州立公园的入口。此前一直风和日丽,一到这里马上飘起了雪花。
27.右边那辆红色Pick
Up也如法炮制下山了。我虽然明白是因为路滑,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知深浅地还想试试运气。可等到我开上那段冰坡,马上就后悔了,也明白了为什麽前面那两辆四轮驱动车都不玩了。向前开,打滑。向后退,也打滑。向左向右全打滑。我也想慢慢蹭到左边的下山车道上退下去,可试了多次,我这辆两轮驱动的车无论如何蹭不过去。原地掉头更是门儿也没有。我只能原路慢慢地退。但后面五六米处还有一辆白车跟着。没办法,我让LD下去告诉他这里滑到了什麽程度,建议他掉头把车停到路边。我怕万一车子失控撞上他。那位老弟马上退了下去。


30. 开白车的老弟开始还跟着我们,可他有点儿不信邪,回去又把他的车开了过来,七弄八弄地居然给他开过了那段冰坡。他追过了我们,把车停在前边,打开车门冲我们喊道:“Do
you want a ride?" 呵呵,遇见活雷锋了。”Yes! Yes! Thank
you!” . 就是这位老弟。他在Roanoke的通用能源公司工作,在纽约州的五指湖地区长大。那里可是全美降雪量最大的地方。难怪他有如此高超的在冰雪上操控座驾的能力。
32. 这段坡道非常滑,我们试着向前走了一段,实在太吃力,几次差点儿滑倒。加上峰顶还埋在云雾之中,上去了也是什麽都看不见,天也快黑了,最后决定放弃。后来两天两次登大烟山的Clingmans
Dome(克林斯曼圆顶峰,6643英尺)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当时放弃是对的。Clingsman Dome
最后登顶也有一段类似的步行坡道。大白天无冰的坡道还费了半个多小时,休息了几次才上去。最高处的了望台的螺旋坡道上结满了冰,更是举步维艰。


34. 还是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尽情欣赏周围的迷人雪景吧。前年秋天去缅因州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回程时途径新罕布什尔州的白山山脉主峰-华盛顿峰时,也赶上峰顶降下了大雪。当时为了赶路,没能登顶观赏,两年来一直懊悔不已。这次登米切尔峰,赏秋没想到变成了赏雪,也算弥补了两年来的遗憾。


39
41.
46.下山啦!天色已晚,飞霞迎面.
4
前一篇:心醉蓝脊
后一篇:纽约今年的第一场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