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博物馆的毕加索:蓝色时期(Blue Period )

标签:
纽约华盛顿毕加索蓝色时期大都会博物馆 |
分类: 博物馆/建筑 |
蓝色时期(Blue Period, 1901-1904)
毕加索于1900年来到了巴黎,当时他19岁。巴黎为他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几个月之内他遍访了巴黎的所有美术馆,
研究名家们的作品,
孜孜不倦地吸取营养。但当时的毕加索还不能在巴黎打开局面,站稳脚跟。这期间他多次往返巴黎和巴塞罗那之间,
直到1904年才算在巴黎定居下来。这段时期就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蓝色时期。当时他偏爱蓝色,曾说过蓝色是颜色中的颜色。
2. 《坐着的马戏团小丑》,(Seated Harlequin, 1901, 现藏大都会)
这幅画被用作这次《大都会里的毕加索》公展的招贴画。这是一组六副类似题材的组画之一。
当时毕加索的好友卡萨吉玛斯刚刚吞枪自尽,
毕加索悲痛欲绝。
他创作了《卡萨吉玛斯的葬礼》
等作品以寄托哀思。
《坐着的马戏团小丑》组画有种忧郁哀伤的气氛,
被认为与卡萨吉玛斯卡萨吉玛斯之死带来的悲痛有关。事实上毕加索在卡萨吉玛斯死后就返回了巴塞罗那。他狂热地投入工作以忘却悲痛,这就是蓝色时期的开始。
3.
《盲人的一餐》
(The
Blind Man’s Meal,1903)
4. 《简朴的一餐》
(Frugal
Repast, 1904)
5.
《贪婪的小女孩儿》
(The
Greedy Child, 1901)
前两幅现藏大都会博物馆,
后一幅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这三幅画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民以食为天”,“吃饭难”。《盲人的一餐》由凝重,冰冷的蓝色统治者画面,不仅环境和人物的主调是蓝色的,一切细部也都是蓝的,
就连那只暗红色的水罐也蒙上了一层蓝调子。桌子上只有一只空盘和一块面包,人物瘦弱孤独。这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一幅非常典型的作品。
《简朴的一餐》是同时期创作的一幅版画。桌子上是类似的景象。画中的妻子用手臂撑着下巴,表情哀伤。丈夫不忍再看,歉意地扭过脸去,但胳膊仍环着妻子的肩膀。
日子虽然清苦,仍不弃不离,令人动容。据说毕加索的第一位正式女友费尔南德就是被这幅画所打动,而决心走入他的生活。
《贪婪的小女孩儿》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娇媚可爱的小姑娘,
小脸蛋儿上的一抹红使得蓝调的画面不那么凄苦压抑,甚至还有了几分欢快的气氛。可是仔细地看看小女孩儿把碗捧起来用汤匙小心翼翼地刮出残留的一点点汤汁的表情,就怎么也欢快不起来了。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笔法,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中时有所见,也让这幅画有了更深一层的意境。
此画现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重要代表作。画中似乎描绘一个家庭:留着胡子的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们都光着脚,裹着毯子,屈卷着身子抵御寒气,踟蹰在海边。人物表情哀伤,不知是突然间没有了家,
还是失去了什么亲人。
这也许是标题“悲剧”之所指吧。
7.
《喷泉旁的母子》(Mother
and Child by a fountain, 1901)
这两幅皆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烫衣女》还有另一个版本,同样的标题 (见下图,网上照片),但比这一幅更有名气, 通常的《烫衣女》指的都是下面这幅。
蓝色时期的毕加索长时间穷困潦倒, 有时三餐不济, 甚至到烧画取暖的地步。 有一段时间他需要同样穷困的诗人朋友雅各布来接济。他吃住都在雅各布那里, 与之共用一张床。 雅各布白天打工, 晚上睡觉, 毕加索就白天睡觉, 夜里就拼命作画。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毕加索对下层劳苦大众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 他蓝色时期的作品都是以这些小人物和弱势群体为描述对象的,以一颗同情之心面对他们的境遇。
下面的几幅也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由其他美术馆或私人收藏。从网上转来。
《人生》 (Life, 1903) 现存克里夫兰美术馆
《弹吉他的老人》(The Old Guitarist,
1903)
“《自画像》(Self Portrait )
《卡萨吉玛斯的葬礼》
因为新浪网限制内容字数,只好将此帖分成两部分贴出。请点击此链接见此贴的第一部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85ea70100km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