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尖山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图片 |
分类: 精美照片 |
台沟村—小五台—园灯台—五道梁—尖山—小土地梁—西衙门口—七里坪—金仙观—子午大道环山路口环形小穿越
小五台曾经登过三五次。好几回是从子午峪进山的,有一回冬季大雪,从台沟村上去,那是因为东面坡能缓一些。那是疫情之前的事了。今天,我从台沟村上,是因为老了,体力跟不上了。去小五台的目的也不是终点,而只是路过。今天的目的是尖山,一个令
户外小白神往的地方。
去小五台的路上,有老人、有小孩,三五成群,沿着林间小径嬉戏。


七叶树,我以前只在城市园林、乡村周边见过,像长在山间、树龄数百年的大树还是第一次看到。

度母宮是进山看到的一座建筑,看来属于道教系列,有位道士出来,和我打了声招呼,告诉我从左手边上去。


路边时不时有参天的大树屹立,用石栏围着,保护起来。有些有名字,大多我傻傻分不清树种。

三元堂也是道教建筑,有铁将军把门,门前有个小院,面积有数十平方之多,在山里也是很难得的了。


过了三元堂,西侧的岩壁刻了几行字,我视力不好,远远的勉强可以辨识。这也许是较早开展封山护林的环保禁令了。


上到半坡,有东西两个分岔,我选择向东,玉皇楼方向。

玉皇楼门也锁着。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小鸟在树枝间跳跃,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从玉皇楼的扶栏望东看,可以见到河流阡陌,看到远处的繁华。其余三个方向,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岭。

红丝殿分前院后院,我都扫了眼。进后院的时候,一位七十多岁的道袍老者出来,告诉我从右手上山。他说的左手,也有一条小径通往后山,但不知去了哪里?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红丝殿供奉者哪位大仙?叫这么奇奇怪怪的名字!

小五台上,已有很多游客捷足先登了。这个地方以前多次来过,没有多少新鲜感了,连最高的南峰禅寺也没上去,就在白衣殿前喝口水,歇了歇,正好听闻两位老先生欲向园灯台方向,我上前搭话,与他们结伴而行。



小五台上,已有很多游客捷足先登了。这个地方以前多次来过,没有多少新鲜感了,连最高的南峰禅寺也没上去,就在白衣殿前喝口水,歇了歇,正好听闻两位老先生欲向园灯台方向,我上前搭话,与他们结伴而行。


两位中其中一位姓张,一直在后面通话,我和另一位走在前面。这位不知姓名的先生岁数比我大,比我健谈,经常爬山,体力也比我好。

圆灯台是一个近乎圆形的平台。上面有一圈栅栏,中间是一个亭子,前面是一个小的水池,里面养着莲花。这是山上难得的开阔地,驴友们到这儿刚好是正午时分,一般会在这里午餐,休整,顺便减轻一下背包重量。


圆灯台是一个近乎圆形的平台。上面有一圈栅栏,中间是一个亭子,前面是一个小的水池,里面养着莲花。这是山上难得的开阔地,驴友们到这儿刚好是正午时分,一般会在这里午餐,休整,顺便减轻一下背包重量。

离开园灯台,那两位资深驴友决定原返,我们就此告别。往南,山势逐渐高拔,视野逐渐开阔。远处最高的地方,就是尖山了。
五道梁的第一道,看着不高,登着也不累。

这已是户外人眼中的平坦大道了。

沿途的花花草草其实也不少,只是我无心欣赏。

有位诗人在黄栌树上挂了一幅《如梦令》,上次登二杆子山的时候也见过他的大作,看来这位仁兄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位户外大神。这些人,我打心里佩服。


这位老弟和我一样,也是位独驴。但他好歹有条小狗相伴。

西南,大约是碌碡坪方向。

可能是二道梁、三道梁了。

路上有不少的游人,在山梁上上下下的,像蚂蚁一样。


这已是户外人眼中的平坦大道了。

沿途的花花草草其实也不少,只是我无心欣赏。

有位诗人在黄栌树上挂了一幅《如梦令》,上次登二杆子山的时候也见过他的大作,看来这位仁兄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位户外大神。这些人,我打心里佩服。


这位老弟和我一样,也是位独驴。但他好歹有条小狗相伴。

西南,大约是碌碡坪方向。

可能是二道梁、三道梁了。

路上有不少的游人,在山梁上上下下的,像蚂蚁一样。

他们四人,是从左臂峪上来的,后面幸亏有了他们一路同行。


开始下行的时候,天阴了,下雨了。

这个地方的石壁比较陡峭,需要缆绳牵引才能确保安全。

从小土地梁返程,一路腿脚发麻,跌跌撞撞。

到了西衙门口,有东南西北四个岔路,我们一路向北。

块石垒的小庙,供奉的是山神,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望北,再没有上坡的路了,一直向下,滚碌碡碾子似的。


过这间土房,雨大了,他们穿上了雨披。

过一个石潭,溪中的水流明显大了。

七里坪的原住民都搬到子午新村了,剩余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故土难离,还在苦苦的坚守。

老山民在路边的水潭洗菜,这曾是我向往的生活,现在不了。

上周才爬过的玄都坛,换个角度看,更是那么高傲、那么冷峻。


今天下雨,金仙观门闭着,玄都坛也不让上了,路上冷冷清清的。


往东回看,那是上午爬过的小五台,仍在云雾里扶摇飘荡,亿万年来均是如此。

路过左氏桥,路上有人采艾草,准备过端午。其实她们采的不是艾草,是蒿草。


返回保护站,全程35000步,大约22公里。蹭坐同行朋友的车返程,感谢他们!感谢山神!!感谢秦岭!!!
雨还在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