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尖山

(2024-06-02 07:26:34)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图片

分类: 精美照片

台沟村—小五台—园灯台—五道梁—尖山—小土地梁—西衙门口—七里坪—金仙观—子午大道环山路口环形小穿越

小五台曾经登过三五次。好几回是从子午峪进山的,有一回冬季大雪,从台沟村上去,那是因为东面坡能缓一些。那是疫情之前的事了。今天,我从台沟村上,是因为老了,体力跟不上了。去小五台的目的也不是终点,而只是路过。今天的目的是尖山,一个令
户外小白神往的地方。

去小五台的路上,有老人、有小孩,三五成群,沿着林间小径嬉戏。
上尖山


上尖山

七叶树,我以前只在城市园林、乡村周边见过,像长在山间、树龄数百年的大树还是第一次看到。
上尖山

度母宮是进山看到的一座建筑,看来属于道教系列,有位道士出来,和我打了声招呼,告诉我从左手边上去。
上尖山

上尖山

路边时不时有参天的大树屹立,用石栏围着,保护起来。有些有名字,大多我傻傻分不清树种。
上尖山

三元堂也是道教建筑,有铁将军把门,门前有个小院,面积有数十平方之多,在山里也是很难得的了。
上尖山

上尖山

过了三元堂,西侧的岩壁刻了几行字,我视力不好,远远的勉强可以辨识。这也许是较早开展封山护林的环保禁令了。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到半坡,有东西两个分岔,我选择向东,玉皇楼方向。
上尖山

玉皇楼门也锁着。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小鸟在树枝间跳跃,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上尖山

从玉皇楼的扶栏望东看,可以见到河流阡陌,看到远处的繁华。其余三个方向,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上尖山

红丝殿分前院后院,我都扫了眼。进后院的时候,一位七十多岁的道袍老者出来,告诉我从右手上山。他说的左手,也有一条小径通往后山,但不知去了哪里?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红丝殿供奉者哪位大仙?叫这么奇奇怪怪的名字!
上尖山

小五台上,已有很多游客捷足先登了。这个地方以前多次来过,没有多少新鲜感了,连最高的南峰禅寺也没上去,就在白衣殿前喝口水,歇了歇,正好听闻两位老先生欲向园灯台方向,我上前搭话,与他们结伴而行。
上尖山

上尖山

两位中其中一位姓张,一直在后面通话,我和另一位走在前面。这位不知姓名的先生岁数比我大,比我健谈,经常爬山,体力也比我好。
上尖山

圆灯台是一个近乎圆形的平台。上面有一圈栅栏,中间是一个亭子,前面是一个小的水池,里面养着莲花。这是山上难得的开阔地,驴友们到这儿刚好是正午时分,一般会在这里午餐,休整,顺便减轻一下背包重量。
上尖山

离开园灯台,那两位资深驴友决定原返,我们就此告别。往南,山势逐渐高拔,视野逐渐开阔。远处最高的地方,就是尖山了。
上尖山

五道梁的第一道,看着不高,登着也不累。
上尖山

这已是户外人眼中的平坦大道了。
上尖山

沿途的花花草草其实也不少,只是我无心欣赏。
上尖山

有位诗人在黄栌树上挂了一幅《如梦令》,上次登二杆子山的时候也见过他的大作,看来这位仁兄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位户外大神。这些人,我打心里佩服。
上尖山

上尖山

这位老弟和我一样,也是位独驴。但他好歹有条小狗相伴。
上尖山

西南,大约是碌碡坪方向。
上尖山

可能是二道梁、三道梁了。
上尖山

路上有不少的游人,在山梁上上下下的,像蚂蚁一样。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尖山

望着尖山,还很遥远,很遥远。
上尖山

绵延不断的群山,向远处延伸,没有尽头,没有终点。
上尖山

上尖山

走到第一个岔路口,幸好有清晰的方向标志。
上尖山

我朝尖山的方向。
上尖山

一棵大树下有块石头,可以歇歇气,透透汗。
上尖山

沿路不断有这种方向指示,不至于让我迷路,感谢竖立标记的大侠!
上尖山

上尖山

他们四人,是从左臂峪上来的,后面幸亏有了他们一路同行。
上尖山

一路碰到好几批下行的游客,他们总是说,再走个十分钟就到山顶了,这十分钟是如此的漫长,比一个两个小时都要漫长。
上尖山

到了山顶,其实到也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疲倦、昏晕。但老实说,山顶的风光的确迷人。
上尖山

这山还望那山高!人的追求是永远没有止境的,生命不息,求索不至!
上尖山

这个海拔不算高,就是比起对面上周才登过的二杆子山的1800米也低一些。但这已是我今天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了。
上尖山

上尖山

倚岩四望,云海茫茫。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尖山

上尖山

开始下行的时候,天阴了,下雨了。
上尖山

这个地方的石壁比较陡峭,需要缆绳牵引才能确保安全。
上尖山

从小土地梁返程,一路腿脚发麻,跌跌撞撞。
上尖山

到了西衙门口,有东南西北四个岔路,我们一路向北。
上尖山

块石垒的小庙,供奉的是山神,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上尖山

望北,再没有上坡的路了,一直向下,滚碌碡碾子似的。
上尖山

上尖山

过这间土房,雨大了,他们穿上了雨披。上尖山

上尖山

在这棵大树下躲会雨。

上尖山

上尖山

沟里渐渐有了人家,有了猫猫狗狗。
上尖山

上尖山

穿行在密林杂草中。
上尖山

过了一座石桥。
上尖山

过了一个岔路口。
上尖山

雨竟然小了些。换下雨披,透透气。
上尖山

上尖山

过一个石潭,溪中的水流明显大了。
上尖山

七里坪的原住民都搬到子午新村了,剩余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故土难离,还在苦苦的坚守。
上尖山

老山民在路边的水潭洗菜,这曾是我向往的生活,现在不了。
上尖山

上周才爬过的玄都坛,换个角度看,更是那么高傲、那么冷峻。
上尖山

上尖山

今天下雨,金仙观门闭着,玄都坛也不让上了,路上冷冷清清的。
上尖山

上尖山

往东回看,那是上午爬过的小五台,仍在云雾里扶摇飘荡,亿万年来均是如此。
上尖山

路过左氏桥,路上有人采艾草,准备过端午。其实她们采的不是艾草,是蒿草。
上尖山

上尖山

返回保护站,全程35000步,大约22公里。蹭坐同行朋友的车返程,感谢他们!感谢山神!!感谢秦岭!!!
雨还在下。
上尖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